求《渴望生活——凡高传》读后感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22:45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3-18 22:49
求《渴望生活——凡高传》读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3-19 00:00
渴望生活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梵高比人和人都热爱生活,比人和人都在努力的去生活,但是他不应该属于这个时代或者说这个世界,因为他的灵魂太纯真,太善良,太充满理想。天才就是不被理解,除了一直为他提供资助的提奥。但是无论周围人怎么看他,他都在为了他脑海中的那些片段努力作画,只是没人理解他太痛苦了。。。。从这本书中梵高强烈对生活的追求和其他人为了生存委曲求全的对比非常鲜明,无论梵高是在矿场当一个默默无闻的牧师,还是在巴黎寻找艺术之路,他比人和人都要认真,所以他看到的画出的是当时很多人都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为此他成为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疯人院。如果是高更或其他人,一定不会在为了追求某种感觉而不顾一切,但即使在疯人院中,梵高也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他最有名的作品机会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梵高《渴望生活》不是渴望简单的吃饭喝水挣钱的生存,虽然他的画在死后才慢慢被人接受,但是他渴望的终究实现。和现代人相比,我们缺少对生活的渴望,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情。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一直提供资助的提奥曾经建议他是不是改一下画风,这样至少会把作品卖出去,但是梵高拒绝了。高更嘲笑梵高总把槐树画的好像燃烧的火焰,梵高并不理会。没有人能像梵高一样,从不改变自己,不与周围妥协,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感觉而付出一切。也许他是天才,也许他是天使,是派来人间带给我们新的一种艺术风格的人,在他完成所有这项责任之后他自杀了,应该回到天堂去了。这本书很让人感动,感动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点滴事物的细腻观察和他的善良单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19 01:22
总算看完了梵高传,花了很短的时间,500多页,好久没有那么淋漓尽致地看书了。
最喜欢他最艰苦生活的那些描写,在煤矿区以及和克里斯汀度过的初期日子。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偶然我会惊讶地发觉,他就像篇讽刺寓言,或者像是鲁迅的文字,尽管作者和文字本身都无意识去体现这一点。
艺术,或者说画画,是要饿肚子的,书中80%的画者都没有好的结局。事实上,害得他们如此的,是他们与当时社会以及传统的脱离乃至反向。即使他们再怎么疯狂地自信,他们在神志清醒的时候都更能体会他们所与之反向的那些传统带来的折磨,所谓普通人会怎么评论他们,因为他们在精神上必须“合群”才可以保持正常。于是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疯了。这样他们才可以彻底地脱离开“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思想。 斯通在这里没有一丝对他的神化,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凡而值得同情的人的一生。我始终相信他是可以做一个普通人的,我宁愿没有那些后世所谓伟大的价值连城的作品,也希望他能过上一生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我不想叫梵高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等等。因为他的善良和真诚更超过了他艺术作品的价值,矿工记忆中的“基督再世”是最好的证明。他可以在公司里卖画做个小职员,即使比不上提奥,但也可以供养自己的家庭,在休息的时间画画。没有必要搭上自己的精力和生命来创造一些伟大作品。他不快乐,是的,在他走进了这个可怕的创作画的轨道之后他无法停止,可谁又知道,在他疯狂创作的潜意识里,或许更多的是对提奥供养他的愧疚?他是如此善良,所以我实在不忍心去这样猜测——他的强迫症一般的绘画激情中,有一部分是源于进入创作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愧疚自己,更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想躲避这个想施予爱而无人接收的世界。这里面,有多少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呢?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上足了发条快要崩掉的闹钟,一个想施予爱却不知如何做的脆弱孩子。
至于书后几位名人(周国平 濮存昕 安妮宝贝)的评论,无非是看戏般的感慨罢了,即便他们身边此时正有梵高一样的人,还不是一样要么屈从了规矩,要么发疯而亡。过去的和现在的梵高都得不到他们一丝的关爱。何必惺惺作态?因为谁也认不出未来的梵高,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最喜欢他最艰苦生活的那些描写,在煤矿区以及和克里斯汀度过的初期日子。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偶然我会惊讶地发觉,他就像篇讽刺寓言,或者像是鲁迅的文字,尽管作者和文字本身都无意识去体现这一点。
艺术,或者说画画,是要饿肚子的,书中80%的画者都没有好的结局。事实上,害得他们如此的,是他们与当时社会以及传统的脱离乃至反向。即使他们再怎么疯狂地自信,他们在神志清醒的时候都更能体会他们所与之反向的那些传统带来的折磨,所谓普通人会怎么评论他们,因为他们在精神上必须“合群”才可以保持正常。于是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疯了。这样他们才可以彻底地脱离开“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思想。 斯通在这里没有一丝对他的神化,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凡而值得同情的人的一生。我始终相信他是可以做一个普通人的,我宁愿没有那些后世所谓伟大的价值连城的作品,也希望他能过上一生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我不想叫梵高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等等。因为他的善良和真诚更超过了他艺术作品的价值,矿工记忆中的“基督再世”是最好的证明。他可以在公司里卖画做个小职员,即使比不上提奥,但也可以供养自己的家庭,在休息的时间画画。没有必要搭上自己的精力和生命来创造一些伟大作品。他不快乐,是的,在他走进了这个可怕的创作画的轨道之后他无法停止,可谁又知道,在他疯狂创作的潜意识里,或许更多的是对提奥供养他的愧疚?他是如此善良,所以我实在不忍心去这样猜测——他的强迫症一般的绘画激情中,有一部分是源于进入创作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愧疚自己,更有相当一部分是他想躲避这个想施予爱而无人接收的世界。这里面,有多少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呢?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上足了发条快要崩掉的闹钟,一个想施予爱却不知如何做的脆弱孩子。
至于书后几位名人(周国平 濮存昕 安妮宝贝)的评论,无非是看戏般的感慨罢了,即便他们身边此时正有梵高一样的人,还不是一样要么屈从了规矩,要么发疯而亡。过去的和现在的梵高都得不到他们一丝的关爱。何必惺惺作态?因为谁也认不出未来的梵高,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