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该不该杀呢?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15:00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1-26 21:43
景帝时的晁错是得罪了谁?为什么被杀?该不该杀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01-26 21:53
苏轼的《晁错论》其中他提出了晁错自取其祸而死的观点
晁错在景帝时期干的最轰轰烈烈的就是“削藩”,最终的结果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诸侯王造反。对于削藩这个政策晁错提的可能不是时候,因为当时文景时期一直都在实行黄老之学的“无为”和“休养生息”此时大动干戈不是时候,汉景帝还在与匈奴和亲,证明这个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所以说晁错的削藩策在这个时候提时机不对,但不能说晁错的削藩策是错误的。在他之前贾谊已经提出了这个论点,只不过是晁错拿来再说一下,文帝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去削藩这个方案就作罢了,景帝是在晁错不断的劝说下才动了削藩的想法,而且还付诸了行动。这不能只怪晁错一人,即使景帝不削汉武帝也会进行削藩。
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时期的削藩为武帝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而《推恩令》是在晁错的《削藩策》上进行了很好的完善。文帝时的贾谊、景帝时的晁错和武帝时的主父偃都在为中央集权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动了大脑筋。
晁错的结局是腰斩于东市,可怜与可悲。从前线回长安来汇报军情的校尉邓公来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前线回采,听说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为削他的封地而发怒,要求诛晁错,不过是个借口,本意并不在反对晁错一个人。现在杀了晁错,我恐怕天下之士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这是对万世都有利的打算啊。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全家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听了邓公的一番精辟的分析,杀了晁错吴楚仍不退兵的事实,使景帝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对邓公说:“你说得很对,我也悔恨了。”但后悔已经晚了。
明代李贽曾说:“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对晁错的肯定就是对晁错的认同,晁错不顾个人利益保住皇权而被皇帝所杀实乃一桩冤案,到底说晁错是一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心只相信皇帝的人这可以成为一个历史教训,但不能说晁错不是一个忠臣,他的死不仅是汉代的冤案,也是景帝时期的政治悲剧。
从晁错之死我们可以得出四个历史教训:1.要搞好人际关系。2.别人不得罪你的时候不要去得罪别人。3.凡是不要让领导步入危险地而自己却安然。4.人可以相信但不能太相信。
晁错在景帝时期干的最轰轰烈烈的就是“削藩”,最终的结果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诸侯王造反。对于削藩这个政策晁错提的可能不是时候,因为当时文景时期一直都在实行黄老之学的“无为”和“休养生息”此时大动干戈不是时候,汉景帝还在与匈奴和亲,证明这个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是不愿意打仗的,所以说晁错的削藩策在这个时候提时机不对,但不能说晁错的削藩策是错误的。在他之前贾谊已经提出了这个论点,只不过是晁错拿来再说一下,文帝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去削藩这个方案就作罢了,景帝是在晁错不断的劝说下才动了削藩的想法,而且还付诸了行动。这不能只怪晁错一人,即使景帝不削汉武帝也会进行削藩。
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时期的削藩为武帝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而《推恩令》是在晁错的《削藩策》上进行了很好的完善。文帝时的贾谊、景帝时的晁错和武帝时的主父偃都在为中央集权解决诸侯王国问题动了大脑筋。
晁错的结局是腰斩于东市,可怜与可悲。从前线回长安来汇报军情的校尉邓公来见景帝。景帝问他:“你从前线回采,听说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为削他的封地而发怒,要求诛晁错,不过是个借口,本意并不在反对晁错一个人。现在杀了晁错,我恐怕天下之士从此闭口,再也不敢说话了。”景帝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朝廷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夺他们的封地,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地位,这是对万世都有利的打算啊。计划刚刚开始施行,竟全家被杀,这样对内堵塞了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王报了仇,我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听了邓公的一番精辟的分析,杀了晁错吴楚仍不退兵的事实,使景帝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对邓公说:“你说得很对,我也悔恨了。”但后悔已经晚了。
明代李贽曾说:“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对晁错的肯定就是对晁错的认同,晁错不顾个人利益保住皇权而被皇帝所杀实乃一桩冤案,到底说晁错是一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一心只相信皇帝的人这可以成为一个历史教训,但不能说晁错不是一个忠臣,他的死不仅是汉代的冤案,也是景帝时期的政治悲剧。
从晁错之死我们可以得出四个历史教训:1.要搞好人际关系。2.别人不得罪你的时候不要去得罪别人。3.凡是不要让领导步入危险地而自己却安然。4.人可以相信但不能太相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26 23:10
景帝立场,该;晁盖立场,不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