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1:25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1-02 20:19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以前我们分析《诗经》中的作品,往往把“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算做一类,而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划分为另一类,以为后者才是民间歌谣。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民间歌谣,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民歌是一种体裁,它的特点在于民间的集体创作,而并不在乎它的内容如何。民歌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无论它所写的是什么题材,无论它是爻辞、祭乐、徒诗,还是谣曲,我们都应该认为它是民间创作,并把它称作民歌。《诗经》中保留的民歌,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前期武王至周孝王时。因为是各地的土风,所以《诗经》中民歌的产地包括了很广的地区。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开始了《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历六十年,使中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据此开始对开拓疆土,伸展势力;对内采用儒术,建立各种制度,以巩固他的统治。他的这些举动,为偏远地区民乐的传入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引起皇室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更大兴趣。这样,在汉武的朝中产生了一个以“采诗”为主要任务,旨在借此兴“乐教”、“观风俗、知薄厚”的专门的音乐机构。汉武帝刘彻的采诗成法,虽然在一百多年以后,受过他自己后嗣哀帝刘欣的洗劫冲击,西汉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虽然在当时并不多(据《汉书?艺文志》录,共138篇),而后来得以存目的则更少(约40首),但这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歌曾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的主体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保护和提倡,相当地繁荣过。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与这种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曲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阳作。于是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到来了!唐代是诗歌的盛期,但唐代文学实际上标志着诗坛主体的逆转。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最终却掠取了民歌的美,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内的崇高的主体地位,这是诗歌发展所必将导致的结果,正说明了诗歌自身发展的日新月异。 5.下列关于“民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写的是什么题材,凡是爻辞、祭乐、徒经、谣曲都应属于民歌。B.民歌只是下层劳动人民用来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C.诗歌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无论什么题材,无论为何而用,都应称作民歌。D.无论其内容和体裁如何,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都应将其视为民歌。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武帝时,朝中“采诗”既是为了兴教化,也是为了了解民众的生活,检查政治的得失。B.汉朝音乐机构是采集汉朝新辟偏远地区的民乐的专门机构。C.汉代统治者对民歌创作和收集的重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诗坛主体的逆转”是指 由民歌所哺育的文人诗歌创作,代替了民歌在诗歌领域中的崇高的主体地位。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和与之同时成书的《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直接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B.汉初统治者与民休息,积累了不少财富,从根本上决定了民歌快速、长足的发展,并且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C.从《诗经》到汉乐府到今天,民歌一代一代的传承全靠民间的自然的流传。D.如果没有乐府民歌的几百年的繁荣,就可能没有唐代这个诗歌历史的巅峰时期的到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1-02 20:46
5.C/A“凡是爻辞、祭乐、徒诗、谣曲都应属于民歌”与文意不符,因为其前提是“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B按作者观点,只要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反映贵族生活”的诗也是民歌。D“体裁”有诗歌,也有小说、绘画、雕刻等,“只要属于民间集体创作的”也包括绘画、雕刻等。6.B/汉朝专门的音乐机构是“以‘采诗’为主要任务”,而“采诗”的范围就是全国。7.D/ A“《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没有“成书”,只是出现的时间“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也不是它直接浇灌出楚辞,可以这样说:《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与其他条件一起,在二百年后,孕育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又通过屈原,浇灌出我国诗歌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楚辞。B“快速、长足的发展”未涉及。C“全靠”不对。第二段说:“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第四段说:“也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提倡与这种提倡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自东汉、魏、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的朝野,在一定程度上把传习民歌俗当成了爱好,形成了习惯,使民歌得以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但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明显地、强有力地浇灌了文人诗歌创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1-02 21:14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