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出土中的文物反映了炎黄传说中哪些内容?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2 08:16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5-11 11:55
良渚文化出土中的文物反映了炎黄传说中哪些内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5-11 13:13
(1)新石器时代
(2) 主要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 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3)炎帝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黄帝制作衣裳,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5-11 13:27
良渚文化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镇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环太湖地区。年代约距今5200~4000年。
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生产全面高涨。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石制工具主要有三角形犁状器、斜柄钺形器、双翼耘田器、长方形或半月形石刀、石镰等,器类显著增加,有些器形较大。在多处出土了粳稻和籼稻的实物遗存,还在浙江湖州钱山漾等地发现有花生、蚕豆、甜瓜子、小泡瓜子、红蓼、菱角、葫芦、酸枣核、毛桃核等植物籽实,其中有的可能已属人工栽培。竹编、木作手工业发达,竹木器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方面,钱山漾一地即出土整、残竹编器物200多件和不少木器。在历史悠久的麻纺手工业之外,又开辟了丝织手工业新领域,钱山漾出土的绢片、丝带和丝线,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丝织品实物,经鉴定原料都是家蚕丝。琢玉工艺在当时各原始文化中处于领先地位。大至重6500克的玉琮、直径20多厘米的玉璧,小至玉管、玉珠和玉质镶嵌附件,琢制都很精良。玉器种类在20种以上,采用了多种雕琢技法,主题图像是具有神灵崇拜含义的神人兽面复合像(“神徽”)。有的大墓出土成组成套玉器,玉质玉色相近,可能是利用同一批玉料专项加工的。当时治玉业已成为专门性的手工业部门。制陶工艺也很进步,流行黑色陶器,刻划有纤细禽鸟纹、蟠螭纹的鼎壶及漆绘陶器,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的尖端产品。还发现有数例陶文。
聚落在形态和规模上形成等级。良渚镇遗址群在24平方千米范围内有遗址三四十处,包括人工堆筑的大型基址、居民点和显贵专用墓地等,具有地区中心聚落的性质。吴江龙南遗址可作为普通聚落的代表:一条古河道由东向西流经村落,两岸有半地穴式房址,北岸筑有一段护堤。在钱山漾出土了木桩、长木、竹席、苇席和大幅树皮等盖房材料,有的遗迹可能是适合于南方地区居住的高架干栏式建筑。良渚文化遗址虽然临近水域,但在多处见有土井,有的还用大块弧形木板围成井圈,构筑讲究。
在浙江余杭墓地、瑶山遗址和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发现显贵专用墓地,是在人工堆筑的土墩或废置的低山祭坛上营建的。一般墓坑较大,有棺椁葬具,随葬有数十至上百件玉器,如玉琮、玉璧、玉钺等。有的大墓中还出现了殉人。一般认为,在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原始氏族制度瓦解并向文明时代过渡;中期以后可能已处于中国古文明的始创时期。
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以“玉、石、陶、文”为主——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石:良渚文化时期,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陶: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称,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