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芥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1 22:54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12-01 06:24
求芥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12-01 06:53
单独的芥子是没有什么寓意的,只是一种植物,但是有个典故
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度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一切的禅理,有时从事上去说明,有时从理上去解释。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米是作品看上去短小简单 却含有深刻的思想
补充:
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唐代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三教论衡·问僧》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出了个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他用佛经中“芥子纳须弥”之深义,敷演句偈,说得极为生动、形象: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多次谈到芥子和须弥的关系,比喻诸相皆非真实,巨细可以相容,以此劝世人不要执着于眼前的名利、地位、荣誉等,事物是会转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他在行将人灭之际,作《还源诗》以示众弟子——
还源去!生涅盘齐;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还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盘生是,烦恼即菩提。还源去!依现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还源去!心性不沉浮;安住二三味,万行悉圆收。还源去!生本纷纶;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还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傅翕此诗,妙理深远,至诚恳切,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劝人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度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一切的禅理,有时从事上去说明,有时从理上去解释。所以,要知道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米是作品看上去短小简单 却含有深刻的思想
补充:
佛门和世俗社会是相通的,就像芥子和须弥山可以互相包容一样。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须弥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佛家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唐代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三教论衡·问僧》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
南朝齐代,婺州义乌县(今浙江金华)出了个很有名的居士,名叫傅翕。他用佛经中“芥子纳须弥”之深义,敷演句偈,说得极为生动、形象:
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多次谈到芥子和须弥的关系,比喻诸相皆非真实,巨细可以相容,以此劝世人不要执着于眼前的名利、地位、荣誉等,事物是会转化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他在行将人灭之际,作《还源诗》以示众弟子——
还源去!生涅盘齐;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还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盘生是,烦恼即菩提。还源去!依现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正自观心。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修。还源去!心性不沉浮;安住二三味,万行悉圆收。还源去!生本纷纶;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还源去!般若酒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傅翕此诗,妙理深远,至诚恳切,以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劝人回复到自然本原的境地,从而得到真正的解脱。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