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心甘抑制Na-K-ATP酶,可以减少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17:23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02-10 23:43
为什么强心甘抑制Na-K-ATP酶,可以减少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2-11 01:11
强心苷的作用机制:阻断Na,K-ATP酶后,使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高,通过细胞膜上Na-Ca交换系统,不是使胞内Ca2与胞外Na进行交换,而是使胞内Na与胞外Ca进行交换,使细胞内Ca浓度升高。
体内过程
口服者主要在肠道吸收,在胃中吸收极微,洋地黄毒苷吸收最完全而恒定,地高辛稍差。通常,作用迅速而短暂的强心苷脂溶性低,在肠道中吸收不良,这些药物常注射药。强心苷进入血液后,与血清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洋地黄毒苷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其亦具强心作用的代谢产物及未变化的原形从胆汁排出,这些物质在肠内又被吸收,从而形成一个肠肝循环,因此洋地黄毒苷的蓄积性最强,作用最为持久。作用快的强心苷,如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肾排出,因此其排泄受肾功能的影响。
强心苷与心肌并无特殊亲和力,分布在心脏的强心苷远较分布于肝脏、骨骼肌者为少,但心肌对强心苷有特高的感受性。强心苷在视网膜中有分布。洋地黄毒苷的吸收既完全,又不受肾功能影响,故在血中浓度较恒定。地高辛的吸收既不完全,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更受肾功能的影响,故在血中浓度,个体相差可达数倍。因此,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判断中毒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体内过程
口服者主要在肠道吸收,在胃中吸收极微,洋地黄毒苷吸收最完全而恒定,地高辛稍差。通常,作用迅速而短暂的强心苷脂溶性低,在肠道中吸收不良,这些药物常注射药。强心苷进入血液后,与血清蛋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洋地黄毒苷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其亦具强心作用的代谢产物及未变化的原形从胆汁排出,这些物质在肠内又被吸收,从而形成一个肠肝循环,因此洋地黄毒苷的蓄积性最强,作用最为持久。作用快的强心苷,如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肾排出,因此其排泄受肾功能的影响。
强心苷与心肌并无特殊亲和力,分布在心脏的强心苷远较分布于肝脏、骨骼肌者为少,但心肌对强心苷有特高的感受性。强心苷在视网膜中有分布。洋地黄毒苷的吸收既完全,又不受肾功能影响,故在血中浓度较恒定。地高辛的吸收既不完全,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更受肾功能的影响,故在血中浓度,个体相差可达数倍。因此,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判断中毒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具体情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1 01:36
嘛,这个东西应该是属于生物学的吧?分类怎么分到化学来了………………
所谓的na+-k+-atp酶呢,其实就是钠钾泵啦,或者,也有的书管它叫做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磷脂双份子层之间的一种控制 na+ 和 k+ 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它具有atp酶的活性:当细胞内 na+ 增加或细胞膜外 k+ 增加时钠钾泵就会被激活,被激活后,钠钾泵首先在膜内侧与细胞内的 na+ 结合,之后 atp 酶活性被激活,atp 水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使钠钾泵本身构象改变,将 na+ 踢出细胞;与此同时, 钠钾泵与细胞膜外侧的 k+ 结合,发生去磷酸化后构象再次改变,将 k+ 扔到细胞内。总的结果是,每消耗一个 atp ,细胞内减少 3 个 na+, 增加 2 个 k+,因此名为na+-k+-atp酶。
嗯,也不晓得你听懂了没,不懂再问!顺便提醒一下,下次发问题要注意分类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