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 全诗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6 18:58
- 提问者网友:流星是天使的眼泪
- 2021-01-06 05:41
《论诗》 全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1-06 06:01
论诗1(元好问)
作者: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赵翼写的五首《论诗》
赵翼(清代)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作者: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赵翼写的五首《论诗》
赵翼(清代)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1-06 09:14
一。 作者: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评析]
本诗评论诗人谢灵运、陈师道。前两句赞美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以来玄学诗的统治,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登池上楼》的名句,写诗人在楼上向下眺望,只见池塘长出一片青青的春草,园林的柳条泛青,连禽鸟的叫声也变得更加动听了。诗人把春天的色彩和声音,写得清新可喜。诗人用“池塘春草”四字,生动地再现了谢诗的境界。诗人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指出谢灵运所创造出来的境界是诗家的春天,他的五言诗,千秋万代永存新意。“新”即清新,这也是元好问评诗的一个标准。后两句是对陈师道不描写现实,只是闭门觅句的创作方法的尖锐批评。诗人借用黄庭坚、王安石的诗句,以非常风趣的口吻说:“快去传我的话,告诉陈正字,不要闭门苦吟,他太可怜了,这不仅不能弥补诗的贫乏,还白白浪费精力。”宗廷辅说,陈师道的诗“纯以拗朴取胜。‘池塘生春草’何等自然。”可见前两句称颂谢灵运的诗自然、清新,是为了反衬陈师道的诗雕琢、陈腐。
元好问的论诗诗,观点新颖,立论精当,形式活泼,语言锋锐,无论是论诗的宗旨和论诗的形式,都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赵翼写的五首《论诗》
二。 赵翼(清代)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第二首
简评:
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注解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风骚"是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译文
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第三首
注解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评析]
本诗评论诗人谢灵运、陈师道。前两句赞美谢灵运的诗歌风格。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以来玄学诗的统治,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登池上楼》的名句,写诗人在楼上向下眺望,只见池塘长出一片青青的春草,园林的柳条泛青,连禽鸟的叫声也变得更加动听了。诗人把春天的色彩和声音,写得清新可喜。诗人用“池塘春草”四字,生动地再现了谢诗的境界。诗人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指出谢灵运所创造出来的境界是诗家的春天,他的五言诗,千秋万代永存新意。“新”即清新,这也是元好问评诗的一个标准。后两句是对陈师道不描写现实,只是闭门觅句的创作方法的尖锐批评。诗人借用黄庭坚、王安石的诗句,以非常风趣的口吻说:“快去传我的话,告诉陈正字,不要闭门苦吟,他太可怜了,这不仅不能弥补诗的贫乏,还白白浪费精力。”宗廷辅说,陈师道的诗“纯以拗朴取胜。‘池塘生春草’何等自然。”可见前两句称颂谢灵运的诗自然、清新,是为了反衬陈师道的诗雕琢、陈腐。
元好问的论诗诗,观点新颖,立论精当,形式活泼,语言锋锐,无论是论诗的宗旨和论诗的形式,都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赵翼写的五首《论诗》
二。 赵翼(清代)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第二首
简评:
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注解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风骚"是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译文
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第三首
注解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06 06:30
赵翼五首《论诗》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