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合同】合同的补充解释?简答题.合同的补充解释是什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8:51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2-19 15:54
【补充合同】合同的补充解释?简答题.合同的补充解释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2-19 17:14
【答案】 关于合同的解释,我国《合同法》第125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这一规定实际上同时采用了意思解释(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以及诚实信用解释等多种解释原则.它对于我国司法活动中判断合同条款所蕴含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法律条文将诸种解释罗列规定,在遇到具体合同条款时,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问题.因此,明确合同各解释原则之间的关系,对正确适用法律,解决合同中的纠纷具有重大的意义.
合同的解释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文本解释和意思解释.所谓文本解释是按照合同条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合同是由文字或语句表现出来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通过对语句或文字进行惯常的逻辑意义分析,解释合同中的内容.例如,合同中出现“责任”一词,依照通常的解释,应为“负责”之意,而在合同中出现,能否解释为法律上的责任,进而理解为违约责任?从文本解释的原则上来分析,将合同中的“责任”解释为违约责任是大有问题的.从合同的语句上来看,“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对合同承担责任”是一个空泛的要求,它不具有任何意义.当事人不可据此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它只是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的期待和在此情形下的一种道义上的约束.不应当解释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很显然,如果合同中去掉这一条款,对合同的效力并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没有法定违约责任的存在,法官据此判决一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在法理上实难说通.文本解释的意义就在于紧扣文本字面意义,通过对合同文本中各个词汇的逐字分析,了解合同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一种机械的解释原则,但它符合“外观主义”的要求.所谓外观主义就是在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理解不一致时,以合同的表现形式为准,从而判断合同的效力.当合同中的词句出现多种含义时,文本解释将遭遇重大挫折,因为它拘泥于合同的文本,无法跳出文本本身探究合同条款的真意.但是,这种解释方法往往体现了形式上的正义,它能够督促当事人签订合同时谨慎地评估关键词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合同的表达更为严谨.如,合同规定,“履行的期限方式为:第一次交付生产定金货款总额的50%”.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事人约定的“生产定金”与“货款总额”为何种关系?从语法结构上来分析,该条款中的生产定金与货款总额应为同位关系,两者在内容上并无不同.生产定金即为货款总额的50%,而货款总额的50%即为定金,尽管这样的约定是违法的.
而意思解释则不同,它以合同当事人的内在意愿为解释的原则,如果说文本解释是关注合同的“形”,那么,意思解释则是关注合同的“意”,它是一种文义解释.法国民法典第1156条规定,解释契约时,应当探究缔约当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这种解释方法符合民法上的“意思主义”要求,它关注的是合同条款所表达的当事人的内心想法.当内在意愿与外部表示不一致时,以当事人的内在意愿为准.但是,如果一项条款可能有两种以上的意思时,该如何理解合同的条款?法国民法典规定,在此情况下,宁可以该条款可能产生某种效果的意思理解该条款,而不以该条款不能产生任何效果的意思理解该条款.同样是“双方都应对合同的履行承担责任”,依照意思主义或文义主义的解释原则,这里应当理解成为法律上的“责任”,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规范要素,所以还不能被视为违约责任条款.
(二)整体解释与分别解释.整体解释是将合同的各个部分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作用的分析,判断条款中所包含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分别解释则是将合同的各个条款分别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各条款所要表达的内在意思.例如,某旅游景点在售票处贴出告示,规定“第一,小孩1.2米以下免票;第二,1.2米至1.3米半票;第三,成人可免费携带一儿童入内.”依分别解释原则,旅游风景管理处可以要求1.2米至1.3米的儿童购买门票.但是依照整体解释的原则,有成人跟随的1.2米至1.3米的儿童并没有购买门票的义务.因为风景管理处的格式合同的意思应当为“成人携带的儿童”可免费进入,而“没有成人跟随的1.2米至1.3米的儿童”则必需购票进入.这样规定令人费解.但由于它属于格式合同的范畴,因而应当作出对旅游者有利的解释.
(三)目的解释与情势解释.所谓目的解释是针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法国民法典第1158条规定,文字可能有两种解释时,应采取适合于契约目的的解释.而情势解释则是根据合同履行的情势对合同进行解释.目的解释侧重于考察合同订立时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它探究合同签订时当事人的目的取向.是一种静态的思维.而情势解释则是根据合同履行中所发生的情势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它是以果求因,即以合同的履行结果来判断合同的内容,推断合同的原意.情势解释是一种动态的解释.它立足于“现在”,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合同的目的解释旨在帮助当事人达至合同的目的,实现合同订立人当初的意愿.而情势解释则有利于合同的实现,是对合同原意的一种“良好”的推断.目的解释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更能体现合同的原始意义.
(四)诚实信用的解释与习惯解释.习惯解释是根据交易当事人所采用的通常习惯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它实际上是以普遍接受的客观标准作为理解合同条款的依据.诚实信用实际上也已成为交易习惯的一部分,诚实信用解释原则要求依照诚实信用的标准分析合同的条款.但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极为概括抽象,乃属一白纸规定”[1],所以,诚实信用的解释实际上沦为了“白纸”解释.
我国《合同法》将诸多合同的解释原则融为一个条文,在表述上至为简洁.同时将合同的解释规范放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也非常合理.但是,由于条文表述过于简单,以致于各种合同解释方法的要素缺乏,在何种条件下适用何种解释方法语焉不详.这种缺乏具体假定的规范在适用时往往会引起争议.法国将不同的合同解释规范通过不同的条文进行表述.各规范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的解释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于我国《合同法》解释原则彼此间缺乏层次性,这为采用不同的合同解释方法可能导致的混乱埋下了伏笔.从司法实践上来说,这种立法体例也为法官的裁量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对交易当事人来说,则人为地增加了不确定性.
合同的解释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文本解释和意思解释.所谓文本解释是按照合同条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合同是由文字或语句表现出来的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通过对语句或文字进行惯常的逻辑意义分析,解释合同中的内容.例如,合同中出现“责任”一词,依照通常的解释,应为“负责”之意,而在合同中出现,能否解释为法律上的责任,进而理解为违约责任?从文本解释的原则上来分析,将合同中的“责任”解释为违约责任是大有问题的.从合同的语句上来看,“双方当事人都应当对合同承担责任”是一个空泛的要求,它不具有任何意义.当事人不可据此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它只是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的期待和在此情形下的一种道义上的约束.不应当解释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很显然,如果合同中去掉这一条款,对合同的效力并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没有法定违约责任的存在,法官据此判决一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在法理上实难说通.文本解释的意义就在于紧扣文本字面意义,通过对合同文本中各个词汇的逐字分析,了解合同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一种机械的解释原则,但它符合“外观主义”的要求.所谓外观主义就是在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理解不一致时,以合同的表现形式为准,从而判断合同的效力.当合同中的词句出现多种含义时,文本解释将遭遇重大挫折,因为它拘泥于合同的文本,无法跳出文本本身探究合同条款的真意.但是,这种解释方法往往体现了形式上的正义,它能够督促当事人签订合同时谨慎地评估关键词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合同的表达更为严谨.如,合同规定,“履行的期限方式为:第一次交付生产定金货款总额的50%”.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当事人约定的“生产定金”与“货款总额”为何种关系?从语法结构上来分析,该条款中的生产定金与货款总额应为同位关系,两者在内容上并无不同.生产定金即为货款总额的50%,而货款总额的50%即为定金,尽管这样的约定是违法的.
而意思解释则不同,它以合同当事人的内在意愿为解释的原则,如果说文本解释是关注合同的“形”,那么,意思解释则是关注合同的“意”,它是一种文义解释.法国民法典第1156条规定,解释契约时,应当探究缔约当事人的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的字面意思.这种解释方法符合民法上的“意思主义”要求,它关注的是合同条款所表达的当事人的内心想法.当内在意愿与外部表示不一致时,以当事人的内在意愿为准.但是,如果一项条款可能有两种以上的意思时,该如何理解合同的条款?法国民法典规定,在此情况下,宁可以该条款可能产生某种效果的意思理解该条款,而不以该条款不能产生任何效果的意思理解该条款.同样是“双方都应对合同的履行承担责任”,依照意思主义或文义主义的解释原则,这里应当理解成为法律上的“责任”,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规范要素,所以还不能被视为违约责任条款.
(二)整体解释与分别解释.整体解释是将合同的各个部分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作用的分析,判断条款中所包含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分别解释则是将合同的各个条款分别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各条款所要表达的内在意思.例如,某旅游景点在售票处贴出告示,规定“第一,小孩1.2米以下免票;第二,1.2米至1.3米半票;第三,成人可免费携带一儿童入内.”依分别解释原则,旅游风景管理处可以要求1.2米至1.3米的儿童购买门票.但是依照整体解释的原则,有成人跟随的1.2米至1.3米的儿童并没有购买门票的义务.因为风景管理处的格式合同的意思应当为“成人携带的儿童”可免费进入,而“没有成人跟随的1.2米至1.3米的儿童”则必需购票进入.这样规定令人费解.但由于它属于格式合同的范畴,因而应当作出对旅游者有利的解释.
(三)目的解释与情势解释.所谓目的解释是针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法国民法典第1158条规定,文字可能有两种解释时,应采取适合于契约目的的解释.而情势解释则是根据合同履行的情势对合同进行解释.目的解释侧重于考察合同订立时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它探究合同签订时当事人的目的取向.是一种静态的思维.而情势解释则是根据合同履行中所发生的情势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它是以果求因,即以合同的履行结果来判断合同的内容,推断合同的原意.情势解释是一种动态的解释.它立足于“现在”,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合同的目的解释旨在帮助当事人达至合同的目的,实现合同订立人当初的意愿.而情势解释则有利于合同的实现,是对合同原意的一种“良好”的推断.目的解释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更能体现合同的原始意义.
(四)诚实信用的解释与习惯解释.习惯解释是根据交易当事人所采用的通常习惯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它实际上是以普遍接受的客观标准作为理解合同条款的依据.诚实信用实际上也已成为交易习惯的一部分,诚实信用解释原则要求依照诚实信用的标准分析合同的条款.但由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极为概括抽象,乃属一白纸规定”[1],所以,诚实信用的解释实际上沦为了“白纸”解释.
我国《合同法》将诸多合同的解释原则融为一个条文,在表述上至为简洁.同时将合同的解释规范放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也非常合理.但是,由于条文表述过于简单,以致于各种合同解释方法的要素缺乏,在何种条件下适用何种解释方法语焉不详.这种缺乏具体假定的规范在适用时往往会引起争议.法国将不同的合同解释规范通过不同的条文进行表述.各规范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的解释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由于我国《合同法》解释原则彼此间缺乏层次性,这为采用不同的合同解释方法可能导致的混乱埋下了伏笔.从司法实践上来说,这种立法体例也为法官的裁量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对交易当事人来说,则人为地增加了不确定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2-19 17:56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