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相如那篇汉赋写的最好?
- 提问者网友:且恨且铭记
- 2021-04-09 19:58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4-09 20:36
《子虚赋》《上林赋》的出现正值汉王朝鼎盛之时,司马相如以宏大的规模,恢弘的气势写就的二赋正是汉王朝盛世景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引出这一时期赋的写作一个重要的政治功用——歌颂盛世,粉饰太平。《上林赋》中极言上林苑之大,里面珍禽异兽之多,天子打猎之盛况,目的除了为引出篇尾的劝谏之辞外,更有颂扬海内天平国家富庶之意,而篇尾讲天子正在得意之时茫然而思,继而解酒罢猎颁布一系列抚民安民的政策,其歌颂圣德之意更是溢于言外。
铺陈细致是二赋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子虚赋》中,子虚先生描绘云梦泽是从东南西北进行全方位的描述,甚至对其中小至一土一石的颜色形状无不细致描绘,力图将云梦之全貌展现在听者之前。在《上林赋》中,亡是公更是从流经上林苑的八川的水势及其中之物、上林苑的山溪原野及其中生长的草木、苑中的景象及其中的飞禽走兽和其中的树木茂盛这几个方面极言上林苑的盛况,以突出上林之盛非云梦可比拟。铺陈细致在赋的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汉大赋一般篇幅宏大,有时因过分追求铺陈细致而导致语言累赘,结构冗长。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4-09 22:10
司马相如是汉赋成就最高的作家,而《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更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所以在《子虚赋》《上林赋》中最能体现汉赋的价值以及赋这一文体所存在的不足。
《子虚赋》《上林赋》的出现正值汉王朝鼎盛之时,司马相如以宏大的规模,恢弘的气势写就的二赋正是汉王朝盛世景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引出这一时期赋的写作一个重要的政治功用——歌颂盛世,粉饰太平。《上林赋》中极言上林苑之大,里面珍禽异兽之多,天子打猎之盛况,目的除了为引出篇尾的劝谏之辞外,更有颂扬海内天平国家富庶之意,而篇尾讲天子正在得意之时茫然而思,继而解酒罢猎颁布一系列抚民安民的政策,其歌颂圣德之意更是溢于言外。 铺陈细致是二赋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子虚赋》中,子虚先生描绘云梦泽是从东南西北进行全方位的描述,甚至对其中小至一土一石的颜色形状无不细致描绘,力图将云梦之全貌展现在听者之前。在《上林赋》中,亡是公更是从流经上林苑的八川的水势及其中之物、上林苑的山溪原野及其中生长的草木、苑中的景象及其中的飞禽走兽和其中的树木茂盛这几个方面极言上林苑的盛况,以突出上林之盛非云梦可比拟。铺陈细致在赋的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汉大赋一般篇幅宏大,有时因过分追求铺陈细致而导致语言累赘,结构冗长。
《史记•司马相如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这里点出庞大的汉大赋的两个特点:靡丽和劝百讽一。之所以会有这两个特点,也与赋的铺陈细致分不开。虽然司马相如把安民抚民、推恩尚俭的劝谏之意寓在《上林赋》中,但前面对上林苑之壮观、天子游猎之盛况的铺陈使人颇有飘飘然之感,这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讽谏之意的削弱。
“兮”字的脱落与三言句的大量运用是子虚、上林二赋在句法上的显著特点。“兮”字在篇章中有增强语气,使单音节词在表达上更有气势。但“兮”字在二赋中一次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三言句的大量出现,如《上林赋》中描写天子打猎是“椎蜚廉,弄獬豸;格蝦蛤,铤猛氏;羂騕褭,射封豸”,类似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三言句有如明珠落玉盘般的活泼、清晰、有力。三言句与四六七言句糅合在一起,使文章张弛有度,富于弹性与活力。
汉赋远承《诗经》,近仿《楚辞》,兼收纵横之风。汉赋之美在于起华美巨丽,气势恢弘,以及其在行文间可以营造的阅读距离。然而为了营造阅读距离而运用大量古字生僻词语也令赋显得艰辛晦涩,这也不利于赋的流传与发展。
- 2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4-09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