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教义核心是什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14:22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2-18 20:10
佛教的教义核心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2-18 20:48
佛教的教义核心是: 1、缘起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2、十二因缘 亦称“十二缘起”。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扩展资料:
主要佛经
俗话说,佛学浩如烟海。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三藏十二部各种显密经典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在此,仅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于三藏中的经藏部分,选择显密二十三部重要佛经简介如下。
阿含经
阿含,意为传承的教说或集结教说的经典,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基本内容在第一次结集时已经被确定,约公元前一世纪时写成文字,为早期佛经的汇集。
四十二章经
相传为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译。1卷。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包括四十二篇短小经文。说善恶因果、人生苦恼、离欲绝爱、布施、持戒、禅定、四沙门果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为佛教入门之书。该经言简意赅,流传较广。
法句经
古印度法救撰,三国时吴国竺将炎和支谦译。2卷。法句,意为真理的语言。该经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中的偈颂而分类编成。内容广泛涉及佛教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扩展资料:
主要佛经
俗话说,佛学浩如烟海。二千五百多年以来,三藏十二部各种显密经典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在此,仅结合作者个人的见解,于三藏中的经藏部分,选择显密二十三部重要佛经简介如下。
阿含经
阿含,意为传承的教说或集结教说的经典,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学术界一般认为其基本内容在第一次结集时已经被确定,约公元前一世纪时写成文字,为早期佛经的汇集。
四十二章经
相传为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译。1卷。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包括四十二篇短小经文。说善恶因果、人生苦恼、离欲绝爱、布施、持戒、禅定、四沙门果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为佛教入门之书。该经言简意赅,流传较广。
法句经
古印度法救撰,三国时吴国竺将炎和支谦译。2卷。法句,意为真理的语言。该经系采取散见于早期佛经中的偈颂而分类编成。内容广泛涉及佛教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狂恋
- 2021-02-18 22:16
首先,佛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他是对宇宙人生究竟实相的揭示,同时也是对众生的脱离苦海做出最究竟指导的方法论。佛教可以从教义角度归纳成几部分: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就是“三法印”,指出了世界一切现象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自我”,因而也没有自有永有的神明,人也不应该执著于灵魂的说法,因为这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是因缘和合而成;只有究竟的涅磐圆寂才是真正的寂静和平安。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一切诸佛教导众生,尤其是人,正确对待因果的态度。尽管一切如镜花水月,但业报昭彰,丝毫不爽。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3,既然我们得到了宝贵的暇满人身,就应该万分珍惜这个生命,利用它来修学佛法,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根据佛陀所教诲的“十二缘起”法,参破无明业障,勤修“四正勤”、“八正道”,皈依三宝,依戒起修,最终证得无上正等正觉。4,在自己修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发“菩提心”,效法佛菩萨的大悲、大慈、大行、大愿,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虽说力不遂心,但发愿十分重要,总要尽力而为,在此过程中,要勉力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万行”。
至于核心理念,本人窃以为,既不是“空”,也不是“智”,更不是“成佛”,而是“慈悲”。唯有慈悲,才能成就真正的佛道,成就菩萨心肠,成就人间净土。
至于核心理念,本人窃以为,既不是“空”,也不是“智”,更不是“成佛”,而是“慈悲”。唯有慈悲,才能成就真正的佛道,成就菩萨心肠,成就人间净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