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位名相,好像一开始要刺杀那位王的,后来那个王不计前嫌还重用了他。求故事详解。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3 12:42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4-22 19:15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位名相,好像一开始要刺杀那位王的,后来那个王不计前嫌还重用了他。求故事详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4-22 20:08
管仲和齐桓公
管仲一开始是辅佐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 还射过齐桓公(当时还没称王 叫公子小白)一箭
后来齐桓公当上了齐王 管仲逃到了鲁国 发生了齐桓公求管仲的故事 如下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⑾,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⑿,弗若也;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君若宥而反之⒄,夫犹是⒅也。”桓公曰:“若何⒆?”鲍子对曰:“请诸鲁⒇。”桓公曰:“施伯21,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22?”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23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24,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25也。夫26管子,天下之才27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29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30,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31②,请生之3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33 ,齐使受之而退。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鼓槌。 ⒁〔加勇〕增加勇气。 ⒂〔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滨,同“濒”,迫近。 ⒃〔夫为其君动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两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 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21〔施伯〕鲁国大夫。 22〔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23〔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29〔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30〔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31〔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32〔请生之〕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体会: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述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管仲一开始是辅佐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 还射过齐桓公(当时还没称王 叫公子小白)一箭
后来齐桓公当上了齐王 管仲逃到了鲁国 发生了齐桓公求管仲的故事 如下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⑾,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⑿,弗若也;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君若宥而反之⒄,夫犹是⒅也。”桓公曰:“若何⒆?”鲍子对曰:“请诸鲁⒇。”桓公曰:“施伯21,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22?”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23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24,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25也。夫26管子,天下之才27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29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30,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31②,请生之3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33 ,齐使受之而退。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鼓槌。 ⒁〔加勇〕增加勇气。 ⒂〔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滨,同“濒”,迫近。 ⒃〔夫为其君动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两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 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21〔施伯〕鲁国大夫。 22〔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23〔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29〔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30〔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31〔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32〔请生之〕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体会: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述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4-23 01:25
楼下对的。
- 2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4-23 00:19
管仲
- 3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4-22 23:25
不是王,是齐桓公。那位宰相是管仲。可以参见百度百科…
- 4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4-22 23:05
管仲与齐桓公。
管仲帮助公子纠同鲍叔牙帮助的公子小白争夺王位时,管仲在两军阵前偷偷向公子小白射了一箭,他死里逃生。公子小白即位后(即齐桓公),要鲁国交出管仲才能讲和,鲁国只好用监车把管仲运回齐国。鲍叔牙向齐桓公请求赦免管仲,说:“当时各为其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管仲是个奇才,能力胜我十倍......”齐桓公听了劝告,后来释放管仲,立管仲为相。
- 5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22 21:29
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名小白,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前685—前643在位。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宽惠柔民⑨,因此(我)几乎死掉,天下之才27也,齐使受之而退。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辞④曰:“施伯。,鼓槌?”鲍子对曰:“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不叫我挨冻受饿。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令,夫犹是⒅也。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姓鲍,名叔牙。宰,太宰,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弗若也。 21〔施伯〕鲁国大夫。”庄公将杀管仲。 ⑾〔柄〕本,根本。钩?”鲍叔牙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击鼓以振作士气,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齐桓公,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臣,君之庸⑤臣也,齐使者请曰,如鲍叔之言。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 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滨。”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曰,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善。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使人民感恩。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