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食品与健康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3:12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2-18 19:06
酸碱食品与健康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碱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④总的来说,鱼、肉、海鲜、精密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品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能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小题1】下面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地一项是( )A.介绍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B.酸碱食品和身体健康的关系。C.人体能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D.酸性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小题2】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可是人体的血液呈中性偏碱状态。B.柠檬虽然很酸,但是它是碱性食品。C.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主要靠人体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骨骼。D.维持身体健康不能完全靠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小题3】根据文本介绍的知识,下面说法或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发现妈妈每天晚餐时都要吃一个西红柿,感到很奇怪,妈妈解释说:“因为妈妈想给自己的身体补充一些酸性食物。”B.你发现晚餐餐桌上尽是鱼肉海鲜,奶奶解释说:“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这些食物。”C.你因为牙疼去看病,医生诊断为龋齿,并指着你手上的一罐可乐说:“一定要少喝碳酸饮料。”D.同学很奇怪你吃盒饭时只吃菜不吃饭,你说:“我只爱吃泰国香米煮的饭,因为那种精米特别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18 19:38
【小题1】B【小题2】C【小题3】C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概括文章标题“酸碱食品与健康”可判断AC项可排除,此两项不包括“健康”这一信息,再读文章,可排除D项,因为文章内容并不只是说“酸性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的。考点:说明对象点评:本题有难度,四个选项与文章都有关系,不细心难以判断。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提到说明的对象,有的直接提及,有的使用说明方法来暗示,了解说明文说明什么即说明对象,是阅读说明文的第一步骤。【小题2】试题分析:第五段介绍“维持人体体液酸碱平衡”有好几种因素,而“骨骼”是在“此外……” 之中,意为是次要的因素,而不是主要的因素。考点:文意理解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文字信息比较集中,易于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问题,首先要想到从作者所写的内容(文字)中去找根据,找到相关的文字,理解文意。【小题3】试题分析:第四段说明蔬菜是碱性的,A错;鱼肉海鲜是酸性食物,如果过多,会引起人体酸碱平衡失调,会生病(第六七段介绍)。精米面是酸性食物,蔬菜是碱性食物,偏食哪一种结果如B项所说的一样,所以D错。根据第六段“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一句理解,判断C句是对的。考点:文意理解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仔细阅读,梳理文字,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可从具体文字的含义入手,也可以文章整体内容上把握,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2-18 20:40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