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8 08:07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8-17 22:00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8-17 22:44
英盛观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
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能力,应注重生活化、具体化,并在学生计算、估 算中培养数感,在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体验中提升数感。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
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量联系在一起。所以建立数感可以让我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
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这是数学
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
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下面我
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几点浅见。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
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数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要学生主动去感知、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周围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
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感知了数感。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品作为商品,带到
数学课堂上,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了一个“小小商店”。然后让孩子们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孩子们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学具。在活动中我要求:用10
元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让孩子们进行互相评比。活动进行完之
后集体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买了哪几样东西,每样商品多少钱,总共用了多少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他
们从中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从而感知了数感。
二、动手操作,数感具体化。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展现,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内
化、提升。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所以说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100 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孩子们拿出35 根数学棒。于是,我就观察 孩子们是怎样拿的。我发现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5
根后放成一堆。这时,我就问: 如果别人想很快地就看出你摆的是 35 根,那应该怎样摆呢?有的学生李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说:10 根捆成一捆,摆......余下全文>>
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能力,应注重生活化、具体化,并在学生计算、估 算中培养数感,在学生合作交流、活动体验中提升数感。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
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量联系在一起。所以建立数感可以让我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很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
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这是数学
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
决问题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的作用,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下面我
就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几点浅见。
一、源于经验,数感生活化。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
上,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数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要学生主动去感知、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周围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
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感知了数感。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品作为商品,带到
数学课堂上,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了一个“小小商店”。然后让孩子们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进行买卖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让孩子们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币学具。在活动中我要求:用10
元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让孩子们进行互相评比。活动进行完之
后集体讨论,让他们说说自己买了哪几样东西,每样商品多少钱,总共用了多少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更好地掌握了人民币的换算。他
们从中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从而感知了数感。
二、动手操作,数感具体化。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展现,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内
化、提升。注重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所以说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100 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孩子们拿出35 根数学棒。于是,我就观察 孩子们是怎样拿的。我发现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出35
根后放成一堆。这时,我就问: 如果别人想很快地就看出你摆的是 35 根,那应该怎样摆呢?有的学生李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说:10 根捆成一捆,摆......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