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治国之道,有什么区别?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1 10:11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11-30 15:14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治国之道,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11-30 16:35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差异,首先在于遭际和思想凭借不同使然。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壮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少年登科,31岁即出外襄助办理团练,此后宦场浮沉,用于学问的功夫只怕寥寥无几,自道有“虚矫之气”,也是实情。较之李的顺遂,曾国藩的经历则要曲折许多,然而也正因为此,曾青壮年时得以沉潜于圣贤功夫,人格的修炼更为完满,参与平定洪杨之乱乃是之后的事情。曾李之间的思想凭借也不全同,曾于宋学汉学词章都下过功夫,李文忠自谓“任意糊弄,其实全无根底”。因此,曾所呈现的,是事功与义理的统一,无所偏至。李则偏至于事功,其“始终缺乏一种企求人格圆满的自觉和警醒”。但是,作为具有高度敏感的士人和晚清政坛的要角,曾李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显然并非二人内在不同一点所能涵盖。这种差别,更是攸关时代。曾李同为中兴名臣,但是年辈却有先后。大致可以天津教案和其后曾国藩去世为线,二人相继为中兴名臣这一群体的枢轴。如果说胡林翼呕血仅仅是预见到洋人的强劲将为日后之患,到了李鸿章的时代,这种预见已经落到现实层面。曾去世后十余年,有法人自越南和东南两处叩关生衅,又十年,则有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而《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订立者恰恰都是李鸿章。李鸿章所面对的,是比曾胡更为险峻的情势。换言之,曾的忧患更多的是士人的敏感和前瞻,到李鸿章处,这种忧虑已是肘腋之患,火烧眉毛无从回避。“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曾国藩的“完人”人格已经无可企及,而李只能无奈的担当“裱糊匠”的角色。李相对于曾本身所存在啊的不足,更是被这种情势凸显和放大。
晚清以来,列强交侵国事日非,现实逼迫人们尤其是当局者必须作出回应。回应固然各各不同,其中要者,如办洋务之李鸿章,及同时崛起于朝堂之间的清流群体。吴汝纶说“近来世议,以骂洋务为清流,以办洋务为浊流”。二者之间的对峙,在政见差别之外的意涵更是耐人寻味。洋务所持及所重,大体是曾国藩所谓“经济”,而清流的出发点和归依处,都在于儒学所持的“天道”,亦即义理。他们“拥有更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正是现实的急迫,造就并且加剧了言路的亢奋。李鸿章谓“孔子不会打洋枪,生于今日不足贵也”,这种极端的现实眼光,未尝不可以看做是对言路亢奋的回应。二者呈现出来的面目虽异,但是吊诡的互为镜像。李以实用而为人所诟“不学无术”,清流的高调也被讥为泥古、迂腐或是刻薄。曾国藩那里统摄于一的义理事功,至此裂为两半,极至遂为偏至。而实用和高调之间的对峙,也可以说是情势加剧了义理和事功之间的紧张与分裂。
曾国藩是解放思想第一人,李鸿章是放眼开世界第一人。
晚清以来,列强交侵国事日非,现实逼迫人们尤其是当局者必须作出回应。回应固然各各不同,其中要者,如办洋务之李鸿章,及同时崛起于朝堂之间的清流群体。吴汝纶说“近来世议,以骂洋务为清流,以办洋务为浊流”。二者之间的对峙,在政见差别之外的意涵更是耐人寻味。洋务所持及所重,大体是曾国藩所谓“经济”,而清流的出发点和归依处,都在于儒学所持的“天道”,亦即义理。他们“拥有更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正是现实的急迫,造就并且加剧了言路的亢奋。李鸿章谓“孔子不会打洋枪,生于今日不足贵也”,这种极端的现实眼光,未尝不可以看做是对言路亢奋的回应。二者呈现出来的面目虽异,但是吊诡的互为镜像。李以实用而为人所诟“不学无术”,清流的高调也被讥为泥古、迂腐或是刻薄。曾国藩那里统摄于一的义理事功,至此裂为两半,极至遂为偏至。而实用和高调之间的对峙,也可以说是情势加剧了义理和事功之间的紧张与分裂。
曾国藩是解放思想第一人,李鸿章是放眼开世界第一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11-30 18:58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上走得更远
- 2楼网友:玩家
- 2021-11-30 18:08
曾国藩内敛严谨,李鸿章外向婉转。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