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21:19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01-26 15:01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1-26 15:08
问题一: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现代派建筑。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风格特征。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
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俯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问题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作 现代主义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鲁皮乌斯,代表作如巴塞罗那展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与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尔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并称“纽约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问题三: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纽约联合国大厦—现代主义早期板式建筑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余下全文>>问题四: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观点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些基本观点:①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格罗皮乌斯说:“我们正处在全部生活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②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针对学院派建筑师轻视实用和经济问题,密斯·凡·德·罗说:“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又说:“我们的实用性房屋值得称之为建筑,只要它们能以完善的功能真正反映所处的时代。”勒·柯布西耶则号召建筑师要从轮船、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中得到启示:“一切都建立在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③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格罗皮乌斯在1910年即建议用工业化方法建筑住宅。密斯·凡·德·罗认为:“建造方法的工业化是当前建筑师和营造者的关键课题。”他一生不倦地探求钢和玻璃这两种材料的建筑特性。勒·柯布西耶则努力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他们在使用这些建筑材料方面,树立了许多范例。④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密斯·凡·德·罗说:“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已往时代的形式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最高的艺术才能,这样去做也要失败。”格罗皮乌斯说:“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⑤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问题五:现代建筑的风格流派都有什么? 高技派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
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白色派
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纽约五人组为代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又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极简主义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装饰艺术
(英文:Art Deco)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及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并未在美国流行,大约1928年,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它被认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还被起了很多名字。
后现代风格
各个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认为仅仅指某种设计风格,有些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后整个时代的名称。在这个名称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筑理论界都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建筑界出现了一批青年建筑家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余下全文>>问题六: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baike.baidu.com/view/101124.html?wtp=tt
baike.baidu.com/view/101112.htm
看看吧问题七: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法体现在哪几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他写道:
“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纯净’;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宁要歪扭变形,也不要‘直截了当’;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经过设计’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我喜欢‘彼此兼顾’,不赞成‘非此即彼’;我喜欢有黑白,有时呈灰色的东西,不喜欢全黑或全白”。
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并且说“少即枯燥”。文丘里认为应该打破常规。他说在同一座建筑上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律。他主张让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余下全文>>
新的建筑学原则。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风格特征。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推陈出新。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
立面和建材。通过高耸俯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布局。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问题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作 现代主义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鲁皮乌斯,代表作如巴塞罗那展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与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尔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并称“纽约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问题三: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纽约联合国大厦—现代主义早期板式建筑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余下全文>>问题四: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观点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些基本观点:①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格罗皮乌斯说:“我们正处在全部生活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②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针对学院派建筑师轻视实用和经济问题,密斯·凡·德·罗说:“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又说:“我们的实用性房屋值得称之为建筑,只要它们能以完善的功能真正反映所处的时代。”勒·柯布西耶则号召建筑师要从轮船、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中得到启示:“一切都建立在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③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格罗皮乌斯在1910年即建议用工业化方法建筑住宅。密斯·凡·德·罗认为:“建造方法的工业化是当前建筑师和营造者的关键课题。”他一生不倦地探求钢和玻璃这两种材料的建筑特性。勒·柯布西耶则努力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他们在使用这些建筑材料方面,树立了许多范例。④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密斯·凡·德·罗说:“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已往时代的形式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最高的艺术才能,这样去做也要失败。”格罗皮乌斯说:“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⑤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问题五:现代建筑的风格流派都有什么? 高技派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
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白色派
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美国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纽约五人组为代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又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
极简主义
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装饰艺术
(英文:Art Deco)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及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并未在美国流行,大约1928年,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它被认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还被起了很多名字。
后现代风格
各个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认为仅仅指某种设计风格,有些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后整个时代的名称。在这个名称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筑理论界都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建筑界出现了一批青年建筑家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余下全文>>问题六: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baike.baidu.com/view/101124.html?wtp=tt
baike.baidu.com/view/101112.htm
看看吧问题七: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方法体现在哪几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他写道:
“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纯净’;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宁要歪扭变形,也不要‘直截了当’;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经过设计’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我喜欢‘彼此兼顾’,不赞成‘非此即彼’;我喜欢有黑白,有时呈灰色的东西,不喜欢全黑或全白”。
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并且说“少即枯燥”。文丘里认为应该打破常规。他说在同一座建筑上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律。他主张让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