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众生是从哪里来
答案:7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00:56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01-25 14:18
佛教中,众生是从哪里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1-25 15:41
佛教有一部经书,叫做《起世经》,里面详细了介绍了世界、万物的由来。佛教的重要经典《楞严经》中,也详细了说明了世界与万物、众生的来源。本质上来说,世界是由众生的佛性根据业力而幻化出来的,世界形成后,众生的心力再根据业力的不同,因缘和合,给自己幻化出一个身体,有有形的,有无形的,六道四生,不一而足。通俗点说,就是众生是编剧,又是导演,又是演员,又是观众,每天都在演戏。修行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佛性醒过来,不再颠倒梦想,不再演戏,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业力牵引,在六道中头出头没生死轮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1-25 21:31
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都叫众生,不一定单指人,所有众缘和合的都是众生。
自性不生不灭,但是我们的相会转变,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的舍身受身就像是换衣服一样,在这一道里面死了,在49日之内又会到其它道里面去投胎。这就是生死轮回无常了。
起心动念就有了现象。
自性不生不灭,但是我们的相会转变,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的舍身受身就像是换衣服一样,在这一道里面死了,在49日之内又会到其它道里面去投胎。这就是生死轮回无常了。
起心动念就有了现象。
- 2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1-25 20:59
《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布,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波罗竭帝,波罗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 3楼网友:煞尾
- 2021-01-25 18:35
众生无量:有情众生有人、动物等,无情众生如草木、花树,山川河流等,不可限量,所以不能认为众生数量是一定的,反而应该以宽广博大的慈悲心胸来对待无边无尽之众生。因为无始以来,众生曾经在六道轮回中互为亲眷,而且我们的如来藏法身自性更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佛教所说的人死后是神识不灭,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种子识)带着我们的业力而转生在六道之中,以不同的相,如梦如幻地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在生死轮回的颠倒妄想中不能出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学佛正是要开启我们的自性,让无边的众生都觉悟到自己本具有的佛性,从而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
学佛正是要开启我们的自性,让无边的众生都觉悟到自己本具有的佛性,从而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
- 4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1-25 17:42
佛教中众生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
众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众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为众生。’注维摩经二曰:‘生曰:众生者众事会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义章六曰:‘依于五阴和合而生,故名众生。’大经慧苑疏曰:‘众法成生,亦名众生。’法华文句四曰:‘若揽众阴而有,假名众生。此据一期受报也。’
众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众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为众生。’注维摩经二曰:‘生曰:众生者众事会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义章六曰:‘依于五阴和合而生,故名众生。’大经慧苑疏曰:‘众法成生,亦名众生。’法华文句四曰:‘若揽众阴而有,假名众生。此据一期受报也。’
- 5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1-25 16:08
众生是无数,无数即数量恒定,又因众生是轮回的所以数量是恒定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