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一年俸禄多少,为什么会那么穷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9:34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2-19 12:54
于谦一年俸禄多少,为什么会那么穷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2-19 14:04
于谦自正统十三年(1448)迁兵部左侍郎,即一直享受朝廷二品俸禄,并维持了多年。依此,暂且就按照二品俸禄来计算。以万历年间为例,明朝官员品级俸禄: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 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正统年间的通涨不及万历时期,而经战乱农事恢复状况又不及万历时期,况且洪武立下的清廉之风犹存,所以具体到于谦所持俸禄实际应不及万历年间的二品大员们,姑且以月俸六十石计算。那么他一年的俸禄大概是七百二十石(实际有出入)。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购买力约合188.8公斤大米即377.6斤)。可知他作为高管年薪有三百六十两。今人多以一两白银比价300元人民币为古今比值的约略换算,那也就是说,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108000元之多(注意,这已经是他位极人臣时的待遇)。
但考虑到士大夫阶层不事生产,一大家族全仰仗于谦个人的生活来源,社会文化意识更不许时人进行商业活动之类,结合今人的生活体验可知他个人的生活压力并不小。反对于谦的派别也是源于对于谦个人的处事风格不满横加指责的,地方官员入朝援例要缴纳礼金纳贿给中央权贵的,在地方上需要有正常的活动用以交好同僚,增进同乡同学情谊,这些在当时都是正常的公耗用度且花销甚巨,动辄几十两乃至上百两。长期以往,家庭用度肯定入不敷出。
于谦本人是清官,又不耻于贪墨之举,与朝廷权宦保持距离,引起了一大批人的反感,这也是铸成其悲剧命运的一大原因。
好吧,至于你说的钱花哪去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照今人推断,只能是用作一般家庭的吃穿用度。那个时代没有理财投资的概念,况且他们家也没有田庄,俸禄不可能有别的流向。他儿子当时也是有名的孝子,不可能忤逆父意大肆贪墨,五品的收入在正二品的三分之一强也就是40000多元的比价,相对也并不高。
明代自嘉靖以来,仕宦阶层的生活成本日渐提高,连过去的白衣布丁都换上绫罗绸缎,高官若是维持一个低层次消费的生活水准,不仅会被人耻笑,更会在朝堂上遭排挤,被认作沽名钓誉。钱塘人家一顿饭就能消费千两(当然时代上要靠后一些,但也可参照)。
总之,于大人是清官基本是史实定论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想来认为做多大官就该享多大福,对于一个人物的评定也要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来分析,从于谦的忠诚与廉洁之举来看,那些在中华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人物应当在今天加以强调,引起后人的反思,汲取更多的有益成分。
但考虑到士大夫阶层不事生产,一大家族全仰仗于谦个人的生活来源,社会文化意识更不许时人进行商业活动之类,结合今人的生活体验可知他个人的生活压力并不小。反对于谦的派别也是源于对于谦个人的处事风格不满横加指责的,地方官员入朝援例要缴纳礼金纳贿给中央权贵的,在地方上需要有正常的活动用以交好同僚,增进同乡同学情谊,这些在当时都是正常的公耗用度且花销甚巨,动辄几十两乃至上百两。长期以往,家庭用度肯定入不敷出。
于谦本人是清官,又不耻于贪墨之举,与朝廷权宦保持距离,引起了一大批人的反感,这也是铸成其悲剧命运的一大原因。
好吧,至于你说的钱花哪去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照今人推断,只能是用作一般家庭的吃穿用度。那个时代没有理财投资的概念,况且他们家也没有田庄,俸禄不可能有别的流向。他儿子当时也是有名的孝子,不可能忤逆父意大肆贪墨,五品的收入在正二品的三分之一强也就是40000多元的比价,相对也并不高。
明代自嘉靖以来,仕宦阶层的生活成本日渐提高,连过去的白衣布丁都换上绫罗绸缎,高官若是维持一个低层次消费的生活水准,不仅会被人耻笑,更会在朝堂上遭排挤,被认作沽名钓誉。钱塘人家一顿饭就能消费千两(当然时代上要靠后一些,但也可参照)。
总之,于大人是清官基本是史实定论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想来认为做多大官就该享多大福,对于一个人物的评定也要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来分析,从于谦的忠诚与廉洁之举来看,那些在中华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人物应当在今天加以强调,引起后人的反思,汲取更多的有益成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19 14:26
抽烟喝酒烫头,挑费太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