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沂水春风》
材料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1.孔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曾点所描绘的和谐盛世图景。请简要概括。(2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儒家“礼”与“和”的关系。(3分)
【答案】
1.礼乐治国。(礼乐教化)(2分)
2.礼的作用是以和为贵,在维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同时,也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各安其分、以保持社会安定。(1分)另外,又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1分)礼与和的关系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即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知孔子认为礼乐治国才能达到和谐盛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礼之用,和为贵”可品味出礼的重要性,再根据“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可品味出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