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主要讲什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0 11:39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12-29 17:24
法华经主要讲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2-29 17:42
问题一:《法华经》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译隋译两种,流传不广,所以古来所谓的《法华经》即专指什译本。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见大正藏第9册。 《法华经》精警形象,极富哲理性与文学性,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法华经》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衍生了睿智灵动的机锋公案,形诸回肠荡气的吟咏。唐代诗人亦充分汲取《法华经》精髓,对形成唐诗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法华经》与禅韵诗情交相辉映。 《法华经》以大乘佛教般若理论为基础,集大乘思想之大成,蕴含着极为重要的佛学义理,主要有会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思想、诸法性空无所执着的超越思想、人人皆可成佛的佛性论思想等。由于此经义海雄阔,辞畅文雅,颇具文学色彩,所以在整个佛教思想史、佛教文学史上均具有重要价值。自从什译本问世以来,此经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成为古来流传最广的几部佛经之一。在总括历朝佛门高僧的四部《高僧传》所列举的讲经、诵经者当中,以讲、诵此经的人数最多;在号称佛法宝藏的敦煌写经中,以此经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历史上因诵经而获得神奇感应的故事中,以持诵此经者最多;在所有的经典注解论疏中,也以对此经的注疏为最多。《法华经》对中国文化影响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法华经》深受禅宗推崇,对禅宗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禅宗与《法华经》有着极其深厚的缘分,或有因听闻《法华经》而得出家者《五灯》卷13《幼璋》, 或有以试《法华经》得剃度者,参《五灯》卷14《道楷》、卷14《清了》、卷16《居讷》。 或有听闻、吟诵《法华经》而得以开悟者,参《五灯》卷5《仲兴》、卷14《法恭》、卷19《袁觉》。 或有以《法华经》印证禅心者《楞伽师资记·僧璨》, 或有以持诵《法华经》为修行要务者,参《五灯》卷2《志言》、卷10《延寿》、卷11《省念》、卷20《自回》。志言有“法华志言”之称,省念有“念法华”之号。 或有刺血书写《法华经》以示虔敬者。齐己《送楚云上人往南岳刺血写法华经》:“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诗见《全唐诗》卷846。 虔诚的信仰加速了禅宗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发挥。禅宗对《法华经》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继承中升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这从禅宗对只知机械诵读经文却不明经意的讲经僧之贬斥中可以看出端倪。 参《五灯》卷6《亡名古宿》、卷8《休复》、卷19《清远》,《古尊宿》卷6《睦州》。 禅宗汲取《法华经》精髓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典型的例子是慧能对法达的开示。法达禅师七岁出家,诵《法华经》,进具之后,礼拜六祖,自恃“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头不至地,露出傲慢之色,六祖遂示偈以指出其过:“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闻声,明心号菩萨。”法达听罢,顿时明白了自己 “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的过失,遂向六祖谢罪,并请求六祖开示经中义理。六祖遂告诫他:“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六祖强调人人心中皆有“佛之知见”,人人皆有修行成佛的可能。仅靠诵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明心见性。六祖还指......余下全文>>问题二:法华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谈的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都是假设的方便,唯有一佛乘,余二皆非真。在讲法华之前,很多声闻罗汉还以为自己成佛无分,至此方放怀无忧。问题三:法华经讲什么? 法华经大义:
序品第一 :佛陀放光现瑞,欲说法华。文殊释众疑: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方便品第二(本经的重点):佛告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譬喻品第三:舍利弗听了佛的言说,明了诸佛方便教化之事,佛即为他授记,舍利弗见大众还有疑惑,又再请佛细说,佛便以三车作譬喻,再次显示方便,以引导众生。-----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余下全文>>问题四:《妙法莲华经》具体讲什么?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全经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兼说陀罗尼咒密护等,集大乘思想之大成。主旨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全经大段分科,古来主张不一。隋智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以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又以前14品为迹门,后14品为本门。后人多依其说。
《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问题五:法华经到底说了什么? 《法华经》的核心是第二方便品: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qiān)贪嫉妒(jídù),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你要明了两重恴思:一,诸佛出世之本怀。二、一切法都是成佛的妙法,没有大小称的区别,只有众生根性的不同,众生闻法修学,毕竟成佛!!!问题六:法华经到底讲了什么真谛,为什么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 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楞严经为体,法华经为用。两部经一脉相承,可以说是一部经,讲的是一心三藏的真理。真正明白一心三藏,就明白了楞严经说的真真如性,就是入佛知见,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问题七:佛说法华经最主要目的想要阐述什么目的 佛以前所说的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为着这个《法华经》来铺路,都是为着要说《法华经》,才先说其他那四时的经典;所以在说其他那四时的经时,都是准备将来说《法华经》的,所以这部《法华经》叫“开权显实”。前边的华严、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为实施权”;佛是为什么说那个法?就是为着这《法华经》。那么现在到这个法华会上,这叫“开权显实,废权立实”;把以前那个方便权巧的法门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这个《法华经》——宣化上人
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要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到这部《法华经》,能闻到这部《法华经》,将来能了解《法华经》内容的妙义,这真是在无量劫以前种诸善根,才能遇着这种微妙不思议的经典、这种法会;所以这是一种最奇妙的一个法会。佛一生,就为的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佛所说的《法华经》,这是每一个人应该生大欢喜、生稀有想。——宣化上人
《法华经》叫“妙法”,佛一生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部《法华经》。《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纯粹的圆教,在《法华经》,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就是单单的圆教。所以在佛教里,《法华经》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学佛法的人,若没有读诵过《法华经》,没有听过《法华经》,那根本就谈不到明白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最终的目的就是《法华》,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是个佛教徒,对这部经不认识,那岂不是就不认识佛法?为什么不认识佛法?就因为没有明了这个“妙法”,所以就不认识。——宣化上人
法华会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顿,是“即刻、顿然”;顿然开悟,就是很快的开悟。——宣化上人问题八:《法华经》讲了哪些内容?怎样让人成佛的? 都是诈骗。目的就是让你口袋里面的钱交给他们。
序品第一 :佛陀放光现瑞,欲说法华。文殊释众疑: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方便品第二(本经的重点):佛告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譬喻品第三:舍利弗听了佛的言说,明了诸佛方便教化之事,佛即为他授记,舍利弗见大众还有疑惑,又再请佛细说,佛便以三车作譬喻,再次显示方便,以引导众生。-----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余下全文>>问题四:《妙法莲华经》具体讲什么?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经典。简称《法华经》。
法华经、楞严经与华严经并称经中之王。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
此经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为天台宗等据以立说的主要典籍。全经主要思想为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兼说陀罗尼咒密护等,集大乘思想之大成。主旨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全经大段分科,古来主张不一。隋智顗作《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以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又以前14品为迹门,后14品为本门。后人多依其说。
《妙法莲华经》,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问题五:法华经到底说了什么? 《法华经》的核心是第二方便品: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qiān)贪嫉妒(jídù),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你要明了两重恴思:一,诸佛出世之本怀。二、一切法都是成佛的妙法,没有大小称的区别,只有众生根性的不同,众生闻法修学,毕竟成佛!!!问题六:法华经到底讲了什么真谛,为什么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 法华经为纲,楞严经为目;楞严经为体,法华经为用。两部经一脉相承,可以说是一部经,讲的是一心三藏的真理。真正明白一心三藏,就明白了楞严经说的真真如性,就是入佛知见,散乱心也可以成佛道问题七:佛说法华经最主要目的想要阐述什么目的 佛以前所说的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为着这个《法华经》来铺路,都是为着要说《法华经》,才先说其他那四时的经典;所以在说其他那四时的经时,都是准备将来说《法华经》的,所以这部《法华经》叫“开权显实”。前边的华严、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为实施权”;佛是为什么说那个法?就是为着这《法华经》。那么现在到这个法华会上,这叫“开权显实,废权立实”;把以前那个方便权巧的法门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这个《法华经》——宣化上人
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要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到这部《法华经》,能闻到这部《法华经》,将来能了解《法华经》内容的妙义,这真是在无量劫以前种诸善根,才能遇着这种微妙不思议的经典、这种法会;所以这是一种最奇妙的一个法会。佛一生,就为的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佛所说的《法华经》,这是每一个人应该生大欢喜、生稀有想。——宣化上人
《法华经》叫“妙法”,佛一生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部《法华经》。《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纯粹的圆教,在《法华经》,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就是单单的圆教。所以在佛教里,《法华经》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学佛法的人,若没有读诵过《法华经》,没有听过《法华经》,那根本就谈不到明白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最终的目的就是《法华》,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是个佛教徒,对这部经不认识,那岂不是就不认识佛法?为什么不认识佛法?就因为没有明了这个“妙法”,所以就不认识。——宣化上人
法华会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顿,是“即刻、顿然”;顿然开悟,就是很快的开悟。——宣化上人问题八:《法华经》讲了哪些内容?怎样让人成佛的? 都是诈骗。目的就是让你口袋里面的钱交给他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12-29 17:53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