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体现了什么?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22:06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3-21 21:37
登飞来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体现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3-21 23:12
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扩展资料:
赏析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扩展资料:
赏析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22 01:52
《登飞来峰》作者是【宋】朝(王安石)
诗的前两句用(千寻)两字描写了飞来峰塔的高大;后两句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表面上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全诗表达了诗人(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踌躇满志的情怀,体现出他坚毅无畏的精神 )
一、前两句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表现手法: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情,形象生动
2)作用:第一二句作者用自己的立足点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千寻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二、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 2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22 00:52
前两句为: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表现手法: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情,形象生动
2)作用:第一二句作者用自己的立足点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千寻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二、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 3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3-21 23:30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前两句写景(物),后两句写感(想) 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