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古代女子用哪些化妆品?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8:33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3-19 14:51
如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0-02-02 15:39
浓妆淡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 从出土的战国时期楚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胭脂的使用,“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古代的化妆品大都以天然植物、动物油脂、香料等为原料,经过煮沸、发酵、过滤等步骤而制成。古代妇女没有今日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可供选择,但是这并不会减弱她们的化妆热情。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化妆品: 妆粉。 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选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来达到白里透红的效果。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 黛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旬,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 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胭脂。 这东西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白居易曾在《时世妆》一诗中详细形容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写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除了上期介绍的三种手法, 古代女性还有不少配饰妆的特技, 譬如: 花钿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落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贴花钿在唐朝最为盛行。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著《清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乌、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官眉捧额黄。”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天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0-04-09 17:47
我也是这个答案
- 2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19-10-19 03:07
我也是这个答案
- 3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19-12-25 11:41
B解析分析:根据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解答: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故选:B点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是经常考查的内容.要理解掌握.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