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端午节》人物主题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10:15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2-07 18:06
鲁迅《端午节》人物主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2-07 18:34
鲁迅呐喊中的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塑造的是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形象。而在中国的传统里,屈原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代表,端午节又是纪念诗人屈原的。用端午节作题目,更加讽刺了主人公的浅薄和市侩。
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塑造的是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形象。而在中国的传统里,屈原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代表,端午节又是纪念诗人屈原的。用端午节作题目,更加讽刺了主人公的浅薄和市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21-02-07 20:37
小说的主人公“方玄绰”是首善学校的教员,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官吏”。他先前“看见老辈威压青年”、“看见士兵打车夫”,总要愤愤的,现在却变了,见到此类现象“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因为要转念想:“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罢,"“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
这是一种可悲的思想倒退。然后作者慢慢展示了方玄绰产生现在这种想法的原因,其是因为“五四”以后他确实见到了种种类似的现象,方玄绰迷惘不解,于是觉得学生与官僚、车夫与兵士、老辈与青年,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就“差不多”。这“差不多”说,渐渐地成为他的口头禅和处世哲学,于是,他变得颓唐、变得浑浑噩噩起来。
- 2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2-07 19:59
摘要】:留日时期,鲁迅以"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批判"伪士"。《端午节》以索薪事件为核心,突显信奉"差不多说"的民国官僚之"伪",对"抱诚守真"的"摩罗"精神之"诚"的执着,呼应着共和危机下新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
【作者单位】: 河北邢台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鲁迅 《端午节》 精神之“诚” 伪士 共和危机 官僚 共和政体 守真 政府 公共事业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端午节》是鲁迅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这位“忧国的志士”的节日,作品以此为题,突显的却是民国共和政体下的官僚与前者的差异。作为“旧官僚”,人物信仰“差不多”说,所谓“古今人不相远”,“性相近”;但在共和政体下,人物也认识到“官”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