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领军西征,战胜后为何重赏反对者?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2 22:56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12-02 08:42
曹操领军西征,战胜后为何重赏反对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12-02 09:54
概述:官渡大战后,曹操领军穿越沙漠西征,艰难险阻堪比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得胜回朝之后,首先奖赏的不是跟随自己征战的将士,而是奖励那些先前反对自己的人。何解?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有一言:“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此言不为过,曹操确实重视智力。早期曹操与袁绍等诸侯联合起兵反董卓时,他们之间有一次经典的对话。当时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如果这次打败了,你怎么办?曹操反问道:“足下意欲若何?”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此言不虚,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仅求贤若渴,而且对旗下的“有智之士”都很尊重,用心地“以道御之”。因而旗下人才济济,且都很用心辅佐曹氏。
曹操对旗下的“有智之士”的驾御之道,通篇之中可以发现很多。其中,第三十三回中曹操的一个举措,实在是高!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操曰:“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
其时,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官渡大决战刚结束,曹操欲穿越沙漠西征,一举剿灭袁绍的几个儿子。曹洪等人提出反对意见,郭嘉却鼓励曹操西征。曹操最后领军西征,期间曹操曾有撤军之心,后来历经艰险,取得胜利,班师回朝。描述其回师过程中的寥寥数语可以显示,此次征战的艰辛,不亚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最后终于回到了出发地,得胜凯旋的曹操,又是如何对待那些反对他西征的人呢?
操回至易州,重赏先曾谏者;因谓众将曰:“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曹操来了一个惊人之举:重赏那些反对自己西征的人。而且有理有据,不是虚伪的安抚。他称自己西征胜利是“侥幸成功”,胜利的原因是“天所佑也”。那些反对这次胜利西征的谏言则是“万安之计”,给你们重赏理所应当。最后强调一句“后勿难言”——以后不要有难言之言,一如既往,大胆直谏。
得胜之后重赏反对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一番苦心得到尊重,帮他们消除心理负担,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是否合主公曹操之意,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建议被证明不对、没有价值之后,会不会受到鄙视。
如此驾御之道,实在是高!相比之下,袁绍失败之后却派人把正确建言的田丰杀掉,何其低劣,这样的统帅又怎样能取得胜利呢?
用兵如此,其它亦然。
得胜之后重赏反对者!今天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价值非凡。毕竟,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产品创新,一切创新都有风险,一个漏洞偏差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能对失败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励,一出问题就推翻、批评、处罚,恐怕没有什么新思维新产品能够出现,也没有什么人敢向领导提出不同意见。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些决策者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想得更到位、看得更准确、决策最正确,对于一些有建设性甚至正确的意见也不能善纳,致使工作经常出现严重失误的局面。甚至在一些盲目决策后偶然获得成功时,更误以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化身,倍加自以为是。渐渐,不同的意见听不进,反对的意见严厉批,终成决策一出意见一致,众口一词“皇帝的新装很漂亮”,有了问题也没人有说。
历史人物总有他的局限性,但至少曹操在这一方面,比那些自以为是者更清醒一些,他知道,遵循事物基本规律、坚持基本原则与能够正确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这也正应了一位伟人所言: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要善待敢于提出意见的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这便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道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偏差思维,不可棒打;
鼓励不同,缤纷百佳;
抛开虚荣,虚心接纳;
凝聚智慧,厚积薄发。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有一言:“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此言不为过,曹操确实重视智力。早期曹操与袁绍等诸侯联合起兵反董卓时,他们之间有一次经典的对话。当时袁绍问曹操:“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如果这次打败了,你怎么办?曹操反问道:“足下意欲若何?”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此言不虚,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仅求贤若渴,而且对旗下的“有智之士”都很尊重,用心地“以道御之”。因而旗下人才济济,且都很用心辅佐曹氏。
曹操对旗下的“有智之士”的驾御之道,通篇之中可以发现很多。其中,第三十三回中曹操的一个举措,实在是高!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并州既定,操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曰:“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郭嘉曰:“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操曰:“奉孝之言极是。”遂率大小三军,车数千辆,望前进发。??
其时,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官渡大决战刚结束,曹操欲穿越沙漠西征,一举剿灭袁绍的几个儿子。曹洪等人提出反对意见,郭嘉却鼓励曹操西征。曹操最后领军西征,期间曹操曾有撤军之心,后来历经艰险,取得胜利,班师回朝。描述其回师过程中的寥寥数语可以显示,此次征战的艰辛,不亚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最后终于回到了出发地,得胜凯旋的曹操,又是如何对待那些反对他西征的人呢?
操回至易州,重赏先曾谏者;因谓众将曰:“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曹操来了一个惊人之举:重赏那些反对自己西征的人。而且有理有据,不是虚伪的安抚。他称自己西征胜利是“侥幸成功”,胜利的原因是“天所佑也”。那些反对这次胜利西征的谏言则是“万安之计”,给你们重赏理所应当。最后强调一句“后勿难言”——以后不要有难言之言,一如既往,大胆直谏。
得胜之后重赏反对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一番苦心得到尊重,帮他们消除心理负担,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是否合主公曹操之意,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建议被证明不对、没有价值之后,会不会受到鄙视。
如此驾御之道,实在是高!相比之下,袁绍失败之后却派人把正确建言的田丰杀掉,何其低劣,这样的统帅又怎样能取得胜利呢?
用兵如此,其它亦然。
得胜之后重赏反对者!今天这个鼓励创新的时代,价值非凡。毕竟,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产品创新,一切创新都有风险,一个漏洞偏差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能对失败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励,一出问题就推翻、批评、处罚,恐怕没有什么新思维新产品能够出现,也没有什么人敢向领导提出不同意见。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有些决策者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想得更到位、看得更准确、决策最正确,对于一些有建设性甚至正确的意见也不能善纳,致使工作经常出现严重失误的局面。甚至在一些盲目决策后偶然获得成功时,更误以为自己就是正确的化身,倍加自以为是。渐渐,不同的意见听不进,反对的意见严厉批,终成决策一出意见一致,众口一词“皇帝的新装很漂亮”,有了问题也没人有说。
历史人物总有他的局限性,但至少曹操在这一方面,比那些自以为是者更清醒一些,他知道,遵循事物基本规律、坚持基本原则与能够正确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这也正应了一位伟人所言: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要善待敢于提出意见的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这便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道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偏差思维,不可棒打;
鼓励不同,缤纷百佳;
抛开虚荣,虚心接纳;
凝聚智慧,厚积薄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