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走路、走路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5-18 00:0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5-18 00:57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5-18 05:03
- 2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5-18 04:13
多走路锻炼有利于消化。
但是楼主早晨走路的话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质量不怎么好。而且处于交通繁忙期,车多废气多。所以楼主要散步的话最好还是在吃了晚饭之后。
回答完毕,不知lz觉得怎么样。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5-18 03:08
好处:每天早上都在八点以前起来,为自己养成了一个早起的好习惯,“长征”大约30分钟,就等于早上进行了三十分钟的锻炼,长期坚持对身体好,与其在家睡觉浪费时间不如把自己放到外界,让自己呼吸新鲜空气。
坏处:长期下来会感觉很累,会厌烦那样的生活。
- 4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5-18 01:31
散步的好处 1. 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 2. 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3. 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4. 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对症散步好处多 一、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二、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四、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五、高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基本没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