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里为什么不是个“王”而是个玉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1:27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2-03 20:14
“国”字里为什么不是个“王”而是个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2-03 21:26
汉字:国
国
拼音:guó
注音:ㄍㄨㄛˊ
字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古文〕囗囶圀⧌䆐《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
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後汉书·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又远处绝国。
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
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蘇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卽掌属国之事者。
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
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
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国
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古文字中,国(简体字为国)字从口从或,究竟是“口”还是“或“为原形,众说纷纭。马叙伦先生主张口为国之原字......余之日本学友后藤朝太郎则主张“或”为国(国)之原字。他认为加以口者,系秦汉以后之事。并于《国家学会》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六号上发表论文,说之如下:“国(国)字作口,乃秦汉以来之事,周代春秋战国时代,只有或字。”按:或为戈与口之合体,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从口 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 而卫之,则其一 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 田地境界之畺字。所以,表示一国对于他国及其部落具备兵器之境,例如就今所有周代鼎彝之名观之,吴大澄、刘心源、阮元等所示,“国”字如次明示“或”(《毛公鼎古籍补》)“或”(《毛伯彝古文审》)及此外四钟鼎文。他以“口为国土意”,“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之意”。适得其反。口首为表示境界,次为表示国土,始得其义。而后藤先生以“或”为国之原字,持之有故。......因此,余以为国字,无论其原形为“或”还是为“口”,皆表示保护私有财产之义。“或”用于畜牧时代,口用于农业时代,后世合而为一,有戈守之,有墙围之,无非私有愈多,保护愈坚也。古人常称国家为社稷,显然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可视为同一意义。故在古人看来,“国”字分用固可,合用亦可,先后之辩,无关大体。”(引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中华字源
“国”字是个常用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国家”、“祖国”等义。它的形体古今变化很大。
从上列甲骨文形体来看,左边是个“口”,表示一片土地“国土”,右边是一个“戈”,意思使用“戈”这个武器来保卫这篇土地。这个字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或者”的“或”字。可以看出在甲骨文中“或”字和“国”字时分不开的,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右边基本没变,仍是个“戈”字,而左边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是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周代,“或”字已被借用为无定代词,于是在“或”的基础上又加了意符“口”,成为“国”字。小篆的“国”字就变成了外形(口)内声(或)的形声字“国”字了。繁体的“国”字形体是从小篆形体演变过来的。
“国”字的形体从“或”到“国”又到“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的含义却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国家”,如《商君书·更法》里说“便国不必法古”,意思是说只要便利于国家,就不必效法上古治国之道。在古代“国”字有时也特指诸侯王的封地,如《说文解字》说:“国,邦也。”“邦”就是指诸侯的封地。柳宗元《封建论》里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这里的“郡”是指行政区划,“国”是指诸侯封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朝建立时,天子的政令只在郡里推行,而在诸侯国内不推行。另外,在古代“国”,“家”二字的含义也有区别,它分别代表是两个词,诸侯统治的区域叫“国”,大夫统治的区域叫“家”,在现代汉语中,“国”、“家”二字的含义则有了更大的区别。
来源演变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明朝时简化“国”字已较为常见,以下是明末青花小盘盘底的残片有一 个简体“国”字。
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的“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将口内“王”字加一点“国”简化为“国”,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我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但口玉国并非郭沫若首创,民国时期青花瓷盘,正面图案中亦有简体“国”字。
国
拼音:guó
注音:ㄍㄨㄛˊ
字义: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古文〕囗囶圀⧌䆐《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
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後汉书·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又远处绝国。
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
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蘇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卽掌属国之事者。
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
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
说文解字
【卷六】【囗部】国
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邦也。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从囗。从或。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古文字中,国(简体字为国)字从口从或,究竟是“口”还是“或“为原形,众说纷纭。马叙伦先生主张口为国之原字......余之日本学友后藤朝太郎则主张“或”为国(国)之原字。他认为加以口者,系秦汉以后之事。并于《国家学会》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六号上发表论文,说之如下:“国(国)字作口,乃秦汉以来之事,周代春秋战国时代,只有或字。”按:或为戈与口之合体,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从口 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 而卫之,则其一 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 田地境界之畺字。所以,表示一国对于他国及其部落具备兵器之境,例如就今所有周代鼎彝之名观之,吴大澄、刘心源、阮元等所示,“国”字如次明示“或”(《毛公鼎古籍补》)“或”(《毛伯彝古文审》)及此外四钟鼎文。他以“口为国土意”,“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之意”。适得其反。口首为表示境界,次为表示国土,始得其义。而后藤先生以“或”为国之原字,持之有故。......因此,余以为国字,无论其原形为“或”还是为“口”,皆表示保护私有财产之义。“或”用于畜牧时代,口用于农业时代,后世合而为一,有戈守之,有墙围之,无非私有愈多,保护愈坚也。古人常称国家为社稷,显然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可视为同一意义。故在古人看来,“国”字分用固可,合用亦可,先后之辩,无关大体。”(引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中华字源
“国”字是个常用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国家”、“祖国”等义。它的形体古今变化很大。
从上列甲骨文形体来看,左边是个“口”,表示一片土地“国土”,右边是一个“戈”,意思使用“戈”这个武器来保卫这篇土地。这个字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或者”的“或”字。可以看出在甲骨文中“或”字和“国”字时分不开的,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形体,右边基本没变,仍是个“戈”字,而左边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是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周代,“或”字已被借用为无定代词,于是在“或”的基础上又加了意符“口”,成为“国”字。小篆的“国”字就变成了外形(口)内声(或)的形声字“国”字了。繁体的“国”字形体是从小篆形体演变过来的。
“国”字的形体从“或”到“国”又到“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的含义却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都是指“国家”,如《商君书·更法》里说“便国不必法古”,意思是说只要便利于国家,就不必效法上古治国之道。在古代“国”字有时也特指诸侯王的封地,如《说文解字》说:“国,邦也。”“邦”就是指诸侯的封地。柳宗元《封建论》里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这里的“郡”是指行政区划,“国”是指诸侯封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朝建立时,天子的政令只在郡里推行,而在诸侯国内不推行。另外,在古代“国”,“家”二字的含义也有区别,它分别代表是两个词,诸侯统治的区域叫“国”,大夫统治的区域叫“家”,在现代汉语中,“国”、“家”二字的含义则有了更大的区别。
来源演变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明朝时简化“国”字已较为常见,以下是明末青花小盘盘底的残片有一 个简体“国”字。
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的“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将口内“王”字加一点“国”简化为“国”,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我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但口玉国并非郭沫若首创,民国时期青花瓷盘,正面图案中亦有简体“国”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2-03 21:31
国,里面是王,代表着王权,国土全部是王的土地;
玉只是宝物而已,本来是是玉的,后来才修改成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