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铭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1 01:38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5-10 05:51
碑铭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5-10 06:38
碑的产生和发展
在西周和春秋时,宗庙内立有是柱子,用来栓供祭祀用的牲畜,这种石柱子就是我国最早的碑。战国时期,大贵族下葬时,因为墓穴很深,棺木要用滑车系绳索缓缓地放下去,碑又成为装滑车的支架。殡葬结束,有的碑石留在了墓地。有人为了纪念逝者,在碑石上刻些文字,这样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东汉竖立墓碑之风盛行,背的制作越来越精。唐代是我国碑刻最发达的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
碑的结构一般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主要刻些碑名,或仅起装饰作用。碑身刻写碑文,碑座起承重和装饰作用。明以后,将碑座改成似龟非龟的样子春秋时就出现“碑”这个名称,但它当时是宗庙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桩子,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穴很深,棺木要用轳辘系绳缓缓放下,“碑”,就是那时装轳辘的支架。殡仪结束,往往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这块现成的大石头上面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直到西汉墓地石碑的上部仍凿有一个圆孔(叫作“穿”),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我国现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东汉,树立墓碑的习俗已广为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在西周和春秋时,宗庙内立有是柱子,用来栓供祭祀用的牲畜,这种石柱子就是我国最早的碑。战国时期,大贵族下葬时,因为墓穴很深,棺木要用滑车系绳索缓缓地放下去,碑又成为装滑车的支架。殡葬结束,有的碑石留在了墓地。有人为了纪念逝者,在碑石上刻些文字,这样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东汉竖立墓碑之风盛行,背的制作越来越精。唐代是我国碑刻最发达的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
碑的结构一般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主要刻些碑名,或仅起装饰作用。碑身刻写碑文,碑座起承重和装饰作用。明以后,将碑座改成似龟非龟的样子春秋时就出现“碑”这个名称,但它当时是宗庙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桩子,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穴很深,棺木要用轳辘系绳缓缓放下,“碑”,就是那时装轳辘的支架。殡仪结束,往往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这块现成的大石头上面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直到西汉墓地石碑的上部仍凿有一个圆孔(叫作“穿”),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我国现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东汉,树立墓碑的习俗已广为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