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端午节的习俗???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8 03:49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11-27 09:46
南昌端午节的习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11-27 09:54
你好!
在南昌,端午节观龙舟赛曾经是百姓的盛事。每当此时,往往万人空巷,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喧闹欢呼至暮始散。
在南昌,端午节观龙舟赛曾经是百姓的盛事。每当此时,往往万人空巷,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喧闹欢呼至暮始散。
- 划龙船一般从四月开始筹备,南昌民谚说,“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龙船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比赛的,船上不插旗帜,数船并进,擂鼓助威,先到目的地者为胜;另一种是用来夺标的,船上彩旗招展,指挥者腰系红带,手持彩旗,站在船头指挥。
岸上有人用柳枝作标,系上神帛与铜钱,当夺标龙船靠近时,举标人又跑往别处,龙船也随之时上时下,忽左忽右,颇为壮观。
南昌的龙舟赛各县各具特色,以安义县的最为壮观。该县石鼻镇、万埠镇和龙潘镇的龙舟赛,自明朝以来就相当出名。每年五月初五,成千上万的人围观在安义的潦河两岸,等待龙舟赛开始。
大约在上午9时,潦河里的龙舟争先恐后地朝前猛划。五颜六色的龙舟使200米宽的潦河上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绚丽壮观的图画。
虽然如今的滕王阁、施家窑也曾是南昌观龙舟竞赛最热闹的场所,但南昌传统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原本主要是在乡郊进行。
到如今,这种主次关系有了点变化,乡郊的龙舟赛越来越少,而在南昌市区,却成了一个重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随着象湖公园的成型,那里成了南昌连年举办龙舟赛的场所,成了市民们热热闹闹过端午的一个好去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11-27 15:10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又叫“粽子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通常这天会吃粽子,; 龙舟赛暨南昌市第六届龙舟赛在象湖风景区举行
通常这天会吃粽子,; 龙舟赛暨南昌市第六届龙舟赛在象湖风景区举行
- 2楼网友:鱼忧
- 2021-11-27 13:42
好象有个什么包粽子大赛~就八一广场那!
我在都市频道看到的,肯定有龙舟比赛,南昌每年都有
我在都市频道看到的,肯定有龙舟比赛,南昌每年都有
- 3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11-27 12:23
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南昌沿袭千年的习俗,虽然吃粽子各地时兴,但南昌的粽子有其特点风味。粽子又称“角黍”,“简粽”,周围有棱有角,内裹糯米煮熟食之。南昌的粽子以碱水粽为主,其次是红豆棕,咸肉和油盐粽,个头大者每只二两,小则每只一两,用菰芦叶(即南昌俗语粽叶)裹之,花样不一,风味各一。粽子是中国饮食艺技高超之一斑,但俗传为纪念屈原将粽子投入江河以祭之。
佩戴香囊:
小孩也佩戴香囊,避邪辟毒,也有装饰的作用
以前插艾和雄黄水洒洒地是南昌另一端午习俗,艾又称艾蒿和家艾,有驱虫杀菌之功效,雄黄,灭菌药之一种,夏至日始,蚊蝇相继滋生,传染病流行,艾叶和雄黄水,都有驱疫散瘟之消毒作用。《南昌县志》载:“五月五日托蒲艾,午过收之,以艾煎雄黄水酒洒地避毒,以雄黄涂儿额及两耳可避虫。可见,端午插艾和雄黄酒水洒地习俗,南昌久而盛之。
竟龙舟:
端午节习俗中最热闹的莫过于竟龙舟,赛龙舟与端午节之关系,这又与端午节的另一种传说有关。相传,端午节过去是龙的节日,(即一个龙图腾族举行图腾祭祀节日,在这个少数民族看来,龙是保护神和全族的祖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这天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日,将各种食物投掷江心(后衍为粽子),赛龙舟则由此而来,也有一说赛龙舟系纪念屈原。
南昌赛龙舟始于唐代,据《太平寰宇记》载:“袁州人氏卢肇,于武宗会昌年间赶圪,按惯例秀才举考郡官要设宴为众考生饯行,因卢肇出身贫寒,郡官没有邀请他,卢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京城考场上考个头名,以雪太守轻视之辱。翌年,卢肇果真如愿以偿地考中了头名状元。袁州太守这才邀请卢肇同观端午赛龙舟一活动,户肇以诗讥之。这个典故说明我国唐代端午节就有赛龙舟一活动。
南昌的赛龙舟历代盛行,举办时也非常隆重。端午这天,不论晴雨天气,南昌抚河和赣江上彩旗林立、人海如潮,两岸锣鼓喧天,车马声嘶,密密层层,参加赛龙舟的船只排列有序地停在河区指定点,随着一声锣响,列队整齐的龙舟象脱缰之马,穿梭碧波,飞驶速行。
只见参赛后生一个个执浆摇橹,破浪前进,围观的人齐声呐喊,为之助威,这种场面《南昌县志》曾记载:“龙舟有专以竟渡者,不载旗帜,两船并斗,数里外但闻鼓声隐隐,瞬息即至,其捷如飞。”以示竞赛者当时的形象和竞技,《南昌县志》也介绍得很清楚:“有专以夺标者,则载神舟中,旌旗飘扬,金碧彩画,往来于河道,土缨帽套衫,腰系红巾,手执彩旗立船头,向有标处在左右指挥,居人以柳杖为标,系神帛与铜钱十枚于枝上,举行之时舟将近岸,辄移他处,龙舟相竟上下夺标,士女聚立两岸,或乘小舟逐观之。”景观场面何其热烈,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实际上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竞赛活动。
端午吃粽子是南昌沿袭千年的习俗,虽然吃粽子各地时兴,但南昌的粽子有其特点风味。粽子又称“角黍”,“简粽”,周围有棱有角,内裹糯米煮熟食之。南昌的粽子以碱水粽为主,其次是红豆棕,咸肉和油盐粽,个头大者每只二两,小则每只一两,用菰芦叶(即南昌俗语粽叶)裹之,花样不一,风味各一。粽子是中国饮食艺技高超之一斑,但俗传为纪念屈原将粽子投入江河以祭之。
佩戴香囊:
小孩也佩戴香囊,避邪辟毒,也有装饰的作用
以前插艾和雄黄水洒洒地是南昌另一端午习俗,艾又称艾蒿和家艾,有驱虫杀菌之功效,雄黄,灭菌药之一种,夏至日始,蚊蝇相继滋生,传染病流行,艾叶和雄黄水,都有驱疫散瘟之消毒作用。《南昌县志》载:“五月五日托蒲艾,午过收之,以艾煎雄黄水酒洒地避毒,以雄黄涂儿额及两耳可避虫。可见,端午插艾和雄黄酒水洒地习俗,南昌久而盛之。
竟龙舟:
端午节习俗中最热闹的莫过于竟龙舟,赛龙舟与端午节之关系,这又与端午节的另一种传说有关。相传,端午节过去是龙的节日,(即一个龙图腾族举行图腾祭祀节日,在这个少数民族看来,龙是保护神和全族的祖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这天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日,将各种食物投掷江心(后衍为粽子),赛龙舟则由此而来,也有一说赛龙舟系纪念屈原。
南昌赛龙舟始于唐代,据《太平寰宇记》载:“袁州人氏卢肇,于武宗会昌年间赶圪,按惯例秀才举考郡官要设宴为众考生饯行,因卢肇出身贫寒,郡官没有邀请他,卢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京城考场上考个头名,以雪太守轻视之辱。翌年,卢肇果真如愿以偿地考中了头名状元。袁州太守这才邀请卢肇同观端午赛龙舟一活动,户肇以诗讥之。这个典故说明我国唐代端午节就有赛龙舟一活动。
南昌的赛龙舟历代盛行,举办时也非常隆重。端午这天,不论晴雨天气,南昌抚河和赣江上彩旗林立、人海如潮,两岸锣鼓喧天,车马声嘶,密密层层,参加赛龙舟的船只排列有序地停在河区指定点,随着一声锣响,列队整齐的龙舟象脱缰之马,穿梭碧波,飞驶速行。
只见参赛后生一个个执浆摇橹,破浪前进,围观的人齐声呐喊,为之助威,这种场面《南昌县志》曾记载:“龙舟有专以竟渡者,不载旗帜,两船并斗,数里外但闻鼓声隐隐,瞬息即至,其捷如飞。”以示竞赛者当时的形象和竞技,《南昌县志》也介绍得很清楚:“有专以夺标者,则载神舟中,旌旗飘扬,金碧彩画,往来于河道,土缨帽套衫,腰系红巾,手执彩旗立船头,向有标处在左右指挥,居人以柳杖为标,系神帛与铜钱十枚于枝上,举行之时舟将近岸,辄移他处,龙舟相竟上下夺标,士女聚立两岸,或乘小舟逐观之。”景观场面何其热烈,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实际上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竞赛活动。
- 4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1-27 11:19
关于端午节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 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台湾开始有尤舟竞渡是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均举行尤舟竞赛, 香港有竞渡之举,近英国人亦仿效我国人作法, 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雄黄本属矿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问, 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藏有朱砂。 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