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之是什么意思?
答案:4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6:03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04-04 09:10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之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4-04 10:38
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欺骗大王罪该当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等灯
- 2021-04-04 13:21
全句翻译: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
之:的
之在文言文当中有很多意思: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之:的
之在文言文当中有很多意思:
zhī
①<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
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 2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4-04 11:49
的
- 3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4-04 11:26
百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