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军虽然打了胜仗,却签订了澶渊之盟??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2 13:43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1-11 16:49
为什么宋军虽然打了胜仗,却签订了澶渊之盟??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1-11 21:32
首先,能当皇帝的没有傻子,即使以现代的眼光看一些事情是那么愚蠢。胜仗那也是单场,除非是战役的胜利才能最大的攫取利益,单场胜利也不一定会有好处得到,如果真是放弃了某些看似明显的利益,那唯一的原因就是肯定有些潜在的或不为人知的隐患在掣肘,比如内患(如:主和派向主战派的发难胜利),外患(如:周围潜在敌人的潜在威胁蠢蠢欲动)。这些都促使尽快结束战争才是最主要的,显然,你赢了但是不要利益,这样更能容易结束。
- 2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11 18:14
1.客观上来说,宋军虽然 打了胜仗,掌握了一定主动,可是宋军并没有全歼辽军的实力。
而辽军吃了败仗,军心不稳,也没有打败宋的能力。
辽国当时先锋被射杀,士气受损,而北宋二十万边防军正在回援,若不议和,胜负难料。而两败俱伤不是宋辽的本意。宋先提出议和,约为兄弟之国,已使辽国脸面尽得;而又有不少岁币提供给辽。辽国觉得面子上过的去了。
总之两方都没有实力吃掉对方,所以结盟了。
2.从宋这边来看,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是个胆小鬼,惧辽人如虎,加上之前宋辽之间的战争,宋朝是败多胜少,百官中也有很多人惧怕辽国,他们组成了主和派;而且寇准这个人,有才是有才了,可是做人就呵呵了,得罪的人多,他主战,他的很多政敌就和他作对,主和。总之,朝中主和派势力大,而且有皇帝支持。
有上面2点原因,签订这个不算太屈辱的盟约就很正常了。
请采纳
而辽军吃了败仗,军心不稳,也没有打败宋的能力。
辽国当时先锋被射杀,士气受损,而北宋二十万边防军正在回援,若不议和,胜负难料。而两败俱伤不是宋辽的本意。宋先提出议和,约为兄弟之国,已使辽国脸面尽得;而又有不少岁币提供给辽。辽国觉得面子上过的去了。
总之两方都没有实力吃掉对方,所以结盟了。
2.从宋这边来看,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是个胆小鬼,惧辽人如虎,加上之前宋辽之间的战争,宋朝是败多胜少,百官中也有很多人惧怕辽国,他们组成了主和派;而且寇准这个人,有才是有才了,可是做人就呵呵了,得罪的人多,他主战,他的很多政敌就和他作对,主和。总之,朝中主和派势力大,而且有皇帝支持。
有上面2点原因,签订这个不算太屈辱的盟约就很正常了。
请采纳
- 3楼网友:迟山
- 2021-01-11 17:38
1、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当时宋辽两方势均力敌,辽国想一举灭点北宋是不可能的。宋朝想把辽人赶出国境也是痴心妄想,战争进行不下去了,只能和谈。
2、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3、澶渊之盟规定“关南”之地,瀛莫二州属于宋朝,这两州是幽云十六州之内,本石敬瑭送给契丹的,后又被后周柴荣夺回,辽人一直想要收回失地。澶渊之盟解决了两国的领土纠纷,为两国百年和平创造了条件。
2、澶渊之盟,30万的岁贡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万万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
3、澶渊之盟规定“关南”之地,瀛莫二州属于宋朝,这两州是幽云十六州之内,本石敬瑭送给契丹的,后又被后周柴荣夺回,辽人一直想要收回失地。澶渊之盟解决了两国的领土纠纷,为两国百年和平创造了条件。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