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所说的“分别心”是不是也叫“主客二元对立”啊?请回答,最好分析的说下自己的体会。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7 10:48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11-16 15:10
佛学所说的“分别心”是不是也叫“主客二元对立”啊?请回答,最好分析的说下自己的体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1-16 15:49
正是.
按照佛教法相唯识派的理论.宇宙万有全部都是”识”.
而众生没有认识到这1点.认为“主客二元对立”.主观可以见到客观.就称为”分别心”.
另外.佛教的中观应成派认为.连”识”都没有.这比法相唯识派更高深.
佛教是个立体结构.层层高深.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真理.不同的修行方法.这是因为人的根性不同.
其中.最低层面是人天乘.所以佛教不反对其他宗教.而只是认为其他宗教是最低的一个层面而已.
而其他宗教.却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真理只有1个.其他的都是异端.
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
按照佛教法相唯识派的理论.宇宙万有全部都是”识”.
而众生没有认识到这1点.认为“主客二元对立”.主观可以见到客观.就称为”分别心”.
另外.佛教的中观应成派认为.连”识”都没有.这比法相唯识派更高深.
佛教是个立体结构.层层高深.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真理.不同的修行方法.这是因为人的根性不同.
其中.最低层面是人天乘.所以佛教不反对其他宗教.而只是认为其他宗教是最低的一个层面而已.
而其他宗教.却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真理只有1个.其他的都是异端.
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11-16 22:41
对,可以这么说。唯识学中的「能」就是主体,「所」就是客体。
- 2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11-16 21:17
你刚刚学,我就用道家的名词讲点吧,这样,语言习惯接近些,在掌握了其基本概念后就会知道它与佛家的思想是一致的。
分别就是不同,它的唯心性是很强的,正如庄子所说:以异视之,肝胆都似楚越;以同视之,万物都一如。
有了分别心,还不一定就会有【是非】观,是非观有很强唯心性就更明显了。有了是非观就会起憎爱心,由此就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造作,甚至是大恶业障,就已经处在了生死报应之中了。
神农黄帝老子的修行法则就是“为道日损”以致于万物一齐(有精力多看看庄子齐物论),用金刚经的话来说,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总之,庄子:【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未曾)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分别)也。其次以为有封(分别)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这一段话重要之极,佛道教的弟子一定要牢牢地掌握!!
分别就是不同,它的唯心性是很强的,正如庄子所说:以异视之,肝胆都似楚越;以同视之,万物都一如。
有了分别心,还不一定就会有【是非】观,是非观有很强唯心性就更明显了。有了是非观就会起憎爱心,由此就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造作,甚至是大恶业障,就已经处在了生死报应之中了。
神农黄帝老子的修行法则就是“为道日损”以致于万物一齐(有精力多看看庄子齐物论),用金刚经的话来说,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总之,庄子:【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未曾)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分别)也。其次以为有封(分别)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这一段话重要之极,佛道教的弟子一定要牢牢地掌握!!
- 3楼网友:行路难
- 2021-11-16 19:48
分别心是五蕴中识的功能。 识(六根)能分别出您所喜爱的,您所不喜爱的,因此再产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里的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从那里产生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您说的那种叫做概念法,只是纯粹是世间的对各种事物的‘概念’罢了。 而我们识别这些概念必须经过‘五蕴’,而识有分别功用,因此说分别心。
您说的那种叫做概念法,只是纯粹是世间的对各种事物的‘概念’罢了。 而我们识别这些概念必须经过‘五蕴’,而识有分别功用,因此说分别心。
- 4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1-16 18:43
简答:
六根即“主”,六尘即“客”。若无六根触六尘,则不能生出分别心,若“无分别”。欲界,色界众生岂不“同于木石”?如何在三界之中生存?
而出生这一切的真心,却是永不触六尘;无分别性,乃至“不知有我”。因而不能以六尘(声香味触法)来找到真心。(《金刚经》云:“若以声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找到这个真心,就是禅宗所说“开悟明心”,可以在证得解脱道的同时,入大乘门,列菩萨位。
此真心,名为“中道”,无有二端,何以故?一切分别皆是虚妄故,无有实义故。唯有真心不生不灭,名为“实际”。
此真心,如如不动,云何分别?
此真心,能生万法,若有分别,有拣择;必定只有善美乐法出生,而无丑恶苦法出生。
此真心,能携带无始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有分别,如何肯含藏恶业,必当舍弃之。如是则无三恶道之感应而受报。
如上等等,可知“分别心”即是凡夫能知能觉,可能在经验之中的思维,抉择,心理暗示等等心;必然落在二端;否则即无有功用。“无分别心”即是不生不灭,往来三世,能生万法之真心,不在凡夫经验之中(若在,则为悟者);一切凡夫不能知此真心,唯因信受佛法而知。若欲现观此心,乃至有功德受用;必须开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六根即“主”,六尘即“客”。若无六根触六尘,则不能生出分别心,若“无分别”。欲界,色界众生岂不“同于木石”?如何在三界之中生存?
而出生这一切的真心,却是永不触六尘;无分别性,乃至“不知有我”。因而不能以六尘(声香味触法)来找到真心。(《金刚经》云:“若以声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找到这个真心,就是禅宗所说“开悟明心”,可以在证得解脱道的同时,入大乘门,列菩萨位。
此真心,名为“中道”,无有二端,何以故?一切分别皆是虚妄故,无有实义故。唯有真心不生不灭,名为“实际”。
此真心,如如不动,云何分别?
此真心,能生万法,若有分别,有拣择;必定只有善美乐法出生,而无丑恶苦法出生。
此真心,能携带无始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有分别,如何肯含藏恶业,必当舍弃之。如是则无三恶道之感应而受报。
如上等等,可知“分别心”即是凡夫能知能觉,可能在经验之中的思维,抉择,心理暗示等等心;必然落在二端;否则即无有功用。“无分别心”即是不生不灭,往来三世,能生万法之真心,不在凡夫经验之中(若在,则为悟者);一切凡夫不能知此真心,唯因信受佛法而知。若欲现观此心,乃至有功德受用;必须开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5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11-16 17:21
这样讲也是一些人从某个角度体会,另一些人可能从其他角度体会,凡人凡语都不能究竟说明“分别心”,只不过都可以拿来做参考,帮助理解究竟义,这正是为什么有“修行在个人”这一说。
反对“非黑即白”,不是“分别心”的本义,否则反对本身已是分别,怎么说无分别?但反对、支持好比黑、白,与“分别心”无关。有人加上中间过渡色,无非是和稀泥,更不是究竟义,这并不是说第三方加入有什么不好,而是第三方本身也需要监督。所以,在世间法里面,只能是以无为法作为原则,就事论事,即,世间法不能再提出一个顶级原则,它只能以无为法为顶级原则。“主客二元对立”仅仅是世间法的一个次级原则,在需要黑白分明的时候它是对的,但与作为为总原则的“分别心”相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反对“非黑即白”,不是“分别心”的本义,否则反对本身已是分别,怎么说无分别?但反对、支持好比黑、白,与“分别心”无关。有人加上中间过渡色,无非是和稀泥,更不是究竟义,这并不是说第三方加入有什么不好,而是第三方本身也需要监督。所以,在世间法里面,只能是以无为法作为原则,就事论事,即,世间法不能再提出一个顶级原则,它只能以无为法为顶级原则。“主客二元对立”仅仅是世间法的一个次级原则,在需要黑白分明的时候它是对的,但与作为为总原则的“分别心”相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