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15:14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3-16 11:14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16 12:00
反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追问真的??追答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迟山
- 2021-03-16 15:18
《世说新语》 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李元礼
(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
编辑本段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编辑本段翻译:
1.孔文举:孔融
2.诣:前往;到
3.通:通报
4.随:跟随
5.为:担任
6.谓:告诉
7.诣:前往,到……去
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
10.前:前往
11.是:所以
12.奇:感到惊奇
13.语:告诉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就非常尴尬。
编辑本段阅读指要:
本文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
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
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李元礼
(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
编辑本段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编辑本段翻译:
1.孔文举:孔融
2.诣:前往;到
3.通:通报
4.随:跟随
5.为:担任
6.谓:告诉
7.诣:前往,到……去
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
10.前:前往
11.是:所以
12.奇:感到惊奇
13.语:告诉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就非常尴尬。
编辑本段阅读指要:
本文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
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
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
- 2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3-16 14:21
《世说新语》
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李元礼
(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
编辑本段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编辑本段翻译:
1.孔文举:孔融 2.诣:前往;到 3.通:通报 4.随:跟随 5.为:担任 6.谓:告诉 7.诣:前往,到……去 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 10.前:前往 11.是:所以 12.奇:感到惊奇 13.语:告诉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就非常尴尬。
编辑本段阅读指要:
本文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 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 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
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李元礼
(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
编辑本段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编辑本段翻译:
1.孔文举:孔融 2.诣:前往;到 3.通:通报 4.随:跟随 5.为:担任 6.谓:告诉 7.诣:前往,到……去 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9.洛:洛阳 10.前:前往 11.是:所以 12.奇:感到惊奇 13.语:告诉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就非常尴尬。
编辑本段阅读指要:
本文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 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 孔融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陈韪虽然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却未能成才。
- 3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3-16 14:04
是因为前一个人说文举“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反讽他“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子就是说您现在不佳!(两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很了不起,长大后未必很牛逼)
- 4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3-16 13:46
意思是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实质上是说你现在没什么才华,很平庸。
- 5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16 12:08
反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