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不会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吧?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09 14:10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11-08 18:30
会计政策变更不会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11-08 20:05
你说的是没错,会计政策变更并不表示以前年度的损益有差错,所以涉及损益项目的调整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而是直接通过“利润分配”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但是,因为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变为成本模式,只能从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所以这一题应该是不能写分录的。因为是不能变更的,所以你写的分录也是不对的,你写的这个变更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企业如果非要变更的话,那也不能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只能勉强作为前期差错更正了,所以书上的答案就是这样的思路,把它作为前期差错更正,用的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调整的追问按照您的思路,根据会计准则,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那么事项(1)为什么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进行调整呢?为什么不勉强作为前期差错更正了?追答你说错了,长期股权投资不属于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只有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以第一题没有问题,第二题如果作为会计政策变更的话说是不能进行会计处理的,因为企业这样变更违反了准则的规定,勉强可以作为前期差错更正,也就是一开始用公允价值计量是错误的,应该一开始就用成本模式计量,答案的思路只能这样去理解,但是你写的肯定也是错的,因为准则不允许像你这样做会计处理追问
追答我仔细看了题目,其实这两个题目的意思是:企业已经擅自把投资性房地产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也就是企业已经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了,已经做账了,现在题目是要求我们去进行它变更后的处理,也就是问我们如何去改正企业当初的错误处理,把它还原为企业没有擅自变更前的样子,并不是让我们去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因为这两个题目都是不能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我们是要去纠正企业已经做的错误的会计处理
追答我仔细看了题目,其实这两个题目的意思是:企业已经擅自把投资性房地产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也就是企业已经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了,已经做账了,现在题目是要求我们去进行它变更后的处理,也就是问我们如何去改正企业当初的错误处理,把它还原为企业没有擅自变更前的样子,并不是让我们去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因为这两个题目都是不能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我们是要去纠正企业已经做的错误的会计处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11-08 20:33
有区别吗?假使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存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数,那么你接着必定会做一笔分录如下: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这样,跟直接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没有区别的,不会对实质产生任何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企业付工资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直接: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这跟以下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有区别吗?这是不存在实质性区别的,当然年底未发放工资还是要记一笔“应付职工薪酬”的,不然就存在少计负债的情况了。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这样,跟直接用“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没有区别的,不会对实质产生任何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企业付工资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直接: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这跟以下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有区别吗?这是不存在实质性区别的,当然年底未发放工资还是要记一笔“应付职工薪酬”的,不然就存在少计负债的情况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