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小调的来历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4 00:03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10-13 16:00
建水小调的来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10-13 16:36
建水小调是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境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彝汉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涵盖了建水彝族花灯音乐,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沙莜腔"沙攸腔"原称"建水腔"或"坝子腔"。主要流传于建水,坝区。其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建水盛产红薯(方言叫"沙攸")而得名。更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生活在建水的彝汉两族人民常将自己戏称为"憨沙攸"表示忠厚老实,并把自己说的话叫做"沙攸话",自己唱的曲子称为"沙攸腔"。海菜腔"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倒搬桨"源于石屏县,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等地。《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0-13 17:08
建水小调是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境内的民族民间音乐,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涵盖了建水彝族花灯音乐,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建水小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小调的唱词格律,并结合建水彝族民间音乐的传统音调而成为特有的歌种。其唱词为汉语,句式押韵,篇幅长短不一。数百年的历史岁月里,建水小调一直是飘扬在彝汉人民心中的旗帜,是彝汉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节日庆典、庙会赶集、赶马路上,都能听到那永不停息的声音。有人从青年时代唱到白发苍苍,一辈子也没有尽头,平常的事物,经他们一唱,就在刹那之间容光焕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