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五逆十恶、诽谤正法可以往生西方吗?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11:29
五逆十恶、诽谤正法可以往生西方吗?
最佳答案
有点不太现实!虽然五逆十恶的很少,但是毕竟有,诽谤正法就不说了,犯过的人应该不少。我们从下面两处可以看出:
  《无量寿经》
  第十八愿:设使我当得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至诚深心信愿喜乐,欲生我国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我即不取无上正觉,唯除违犯五逆重罪、诽谤正法之人。
  《观无量寿经》
  下品下生,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他们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多劫受苦,临命终时,十念称名,即得灭罪往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实际上这两项并不冲突,只是佛教的两种表达形式。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语,谓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后成为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夫佛法广大,容人忏悔,一切恶业,应念皆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汝不闻之乎?”原来,在宋代的禅宗“灯录”中,已经广泛引用这句俗谚了。最初,《景德传灯录》卷二五谓“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改成了“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义升格了。其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凉译出的《涅盘经·梵行品》:“波罗倷国有屠儿名曰广额,于日日中杀无量羊。见舍利弗,即受八戒,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得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八戒”中的第一戒为“不杀生”。佛教认为杀生属于应受地狱报应的最大恶业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杀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恶业。不造一切恶业,就能得到种种福报,进而摆脱轮回,直至成佛。禅宗好谈立地成佛,同惠能所传顿悟之法有关。“立地”是唐宋时的口语,犹言立刻,当下。现代也有运用于文章的,如鲁迅《准风月谈》:“古时候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终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这一种玩意儿,实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
全部回答
《无量寿经》中说:“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从平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五逆十恶的罪过相当重,诽谤佛法不能生信,这种罪障,岂是漫不经心的修持所能消除的吗?
  而《观无量寿经》中说:“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这里不论是出家、在家还是男人、女人,只要是能教临终人念佛的人,就叫做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这里的十念,比平常的十念,那一种的猛厉、真切有着天渊悬殊的不同,所以能够往生。因为被地狱极苦所逼迫,他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于是用全副精神来称念。
  除了这个念头外,绝没有其他的念头。虽然不是亲自证得一心不乱,然而他的心中毕竟完全没有其余的杂念。此时此刻,绝没有三心二意,和怀疑相信掺半的想法,所以不谈及谤法。就是平时谤法的人,这时候也必定如堕落水火之中以求救援那样的迫切,哪里有闲暇顾及怀疑、诽谤呢。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善导法师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成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
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合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花合逞于多劫。此等罪人,在花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
(二)者不得听闻正法。
(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以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花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竞。
善导法师又于《法事赞》言:“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印光大师开示:*《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
*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文钞续编·复善觉大师书)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往生论》谓谤法者,决定不生。以既谤正法,自无正信,何能往生。此极劝人生正信耳。
若先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归降,即是顺民也。若谓谤法之人,后纵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却修持准绳。
(文钞三编·复陈薪儒居士书)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那么请问法师,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大安法师开示: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我国,最后有句话,是除其五逆诽谤正法,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应该说这正是体现了佛的大慈大悲,才在这一愿当中,在无上殊胜、便捷往生的这一愿当中加上了这句话,就是让我们对念佛法门产生信心,而产生信心的两个巨大的障碍就是福德不够,智慧不够。福德不够的最重就是犯了五逆,不仅福德不够那是罪孽深重,(死后)堕阿鼻地狱,谤法是愚痴到极点。如果五逆加上谤法,这两个罪加在一起,那就等于说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就绝望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普度众生的十八愿,众生无望呀,所以佛用悲悯心来劝诫我们,不能造五逆重罪,又诽谤佛法,尤其诽谤净土法门。那么在《观经》里面表示,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临命终时,地狱境界现前,能够蒙善知识开导,相信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以忏悔的心持名念佛,也能往生净土,这是《观经》表达的。那么,谤法,如果一谤法的话,他的罪比五逆的罪还重。为什么呢?人为什么会造作五逆的重罪,就在于他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尤其是诽谤净土法门,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究竟普度一切众生的殊胜法门,你把这个都诽谤了,断了众生信心的道路,那比诽谤万佛的罪业还深重,断送了一切众生得度的因缘。所以由于这样的严重的后果,特别警醒,除这两种罪同时犯的众生不被十八愿所摄,一切众生都可以平等普摄。那么,对这个是从预防的角度来说的,那么从佛的慈悲救度一切众生的角度来说,如果犯了五逆罪,也犯了诽谤佛法罪,如果临命终时还能够回转心忏悔,念佛往生,那么阿弥陀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阿弥陀佛非常欢喜地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东世界,这是从摄受门来说,所有众生只要忏悔念佛都能往生。 从预防,抑止门来说,为了怕众生犯这两种罪,加上了这么一个警觉的法语,这完全是诸佛如来从折服众生和摄受众生两个角度加以施设的。正因为从这个深层意义上来说,才是体现着佛救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绝对是普遍一切的,应该作这样的理解。
并不是说我犯了五逆,也诽谤正法了,一旦我真的也能够忏悔,难道阿弥陀佛不要我吗?可以说阿弥陀佛绝对要你,但问题就是这两种罪业同时造的人,再忏悔念佛的比例实在是微乎其微了。但一旦有,还是照样可以往生的。
黄念祖老居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者,罪恶极逆于理,故谓之逆。是为感无间地狱苦果之恶业,故又名无间业。《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不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 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又《华严孔目章三》曰:“五逆,谓害父,害母,害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养,次三坏福田,故名为逆。”至于常言之五逆,则为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以上三者同义。)。犯此道者,身坏命终,必堕无间地狱,一大劫中,受无间苦。
  “诽谤”者,诽义同谤。谤者,毁也。言人之恶而过其实曰谤。诽谤正法,即诽谤佛法。此十念必生之大愿,普被一切,但除既犯五逆又谤正法之人。《观经》曰: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亦得往生。今经所除。盖既犯五逆重罪,复诽谤正法,罪上加罪;且谤法罪最重,谤法之人称为谤法阐提,故不能往生矣。或问,若人犯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观经》谓可往生。若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往生论注上》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经云: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但劫尽得出)。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曰:“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但善导大师《观经疏》另有一解。谓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恶之意,方便之说。疏云:“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华合迳(过也,至也,见《字汇》)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余苦。”《合赞》宗之亦云:“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机,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机、已回心,则还摄取,莫有漏也。”意为:所言除者,实为止恶之意,使未造恶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回心,忏悔念佛,则仍旧摄取,无有遗漏也。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故善导大师曰:“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意谓,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宣说阿弥陀如来,不思议愿力,惠救万众。故大师又云:“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足迹,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门也。”以上《往生论注》与《观经疏》之说,殊似相违。实则亦可会通。《论注》正符如来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谤法也。论中复云:“此生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是故经云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至于《观经疏》则显弥陀悲愿无尽。
五逆谤法,果能临终念佛,是即忏悔发心,如是之人,亿亿中亦难一二,故佛慈悯,仍然摄受。
按:站在阿弥陀佛慈悲平等、圆摄众生的角度,五逆谤法,只要念佛愿生,就可往生!站在凡夫容易颠倒放逸、障深慧浅的角度,就要强调这种恶业的严重性,就要预防、警惕并遮止这种恶业的发生,以防止颠倒凡夫众生误将阿弥陀佛的慈悲当成放纵造恶的理由,将醍醐反做了毒药。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剥琢的意思是什么啊?知道的请说下!
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名言警句,广告语等
潮阳区汕头港品优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
红英布艺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宫腹腔镜手术
年纪大的人对过年有什么感想?
已知向量a=(2cosx,cos2x),向量b=(sinx,1).令f
南昌火车站到河北秦皇岛哪个火车站下最近?
形容女生的褒义词
浪度家居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91团兼职平台正规吗
依信的意思是什么啊?知道的请说下!
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
我的外甥生孩子了我应该叫她的小孩叫什么
含水率对木材的强度影响,下列()最小。A.弯曲
推荐资讯
开发区第六小学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尚私塾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
with a grain of salt 例如:She took the ne
打孽的意思是什么啊?知道的请说下!
文桥村怎么去啊,我要去那办事
什么是零税收产品?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
求英语翻译: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队伍,可
立平钟表锁具店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北京博瑞祥恒4S店怎么去啊,我要去那办事
关于X射线防护的目的正确的是().
天天炫斗的结晶在那刷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