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题三义塔》创作背景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5:16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02-09 07:16
并把诗解释一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02-09 07:40
鲁迅先生的诗题目为《题三义塔》,是1933年6月21日写给日本人西村真琴的。根据鲁迅先生当天的日记记载:“……为西村真琴博士书一横卷云:‘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的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鲁迅并记’……”从这段日记可以看出,在鲁迅先生所书写的横卷上,当时这首诗歌并没有题目,《题三义塔》应该是后加的。
三义塔,在日本。而“三义”却在中国上海。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人自租界向闸北一带开始向上海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炮火中,上海的许多民房都被炸毁,顷刻间变为废墟。当时上海闸北有一条胡同叫三义里,这里也同所有炮火经过的地区一样,狼藉不堪,残垣断壁。炮火过后,这个日本人西村真琴在这里突然发现了立在断壁之上的一只鸽子,这里应该是它的家,只是它的主人已经不知去向,看上去应给是很惨的。于是,西村真琴就把这只鸽子带走并饲养了起来,等他回国之后又把这只鸽子带回了日本。其实鸽子也是很通人性的,由于炮火的逼迫,它离开了主人,继而又离开了故土,虽然有人饲养,但心情肯定是不好了,终日闷闷不乐,最终还是死去了。
西村真琴很能理解这只鸽子,知道它的死与怀念故土、怀念家乡有很大关系,所以就把这只“三义鸽”很珍重地葬埋在了他家庭院中的一棵紫藤树下,并在坟头上立了一块石碑,刻上碑文“三义冢昭和八年三月建”云云。可这样他觉得还是不足以表示他的诚意,于是又写信给鲁迅先生,告诉鲁迅先生事情经过,然后要鲁迅先生为此提诗,最终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这一横卷。西村真琴(1883-1956)是个生物学家,一二八事变时,他是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代表团团长,当时他率领了一支医疗服务队在上海。这是落在西村真琴身上的一段比较富于诗性的故事。从一只鸽子倒也能看出来西村真琴的人性存在。似乎有一些淡淡的悲伤,还似乎有些欣慰。
简单注释:
飞焰,炸弹;
歼人子,杀人也;
饿鸠,饥饿的鸽子,日本人把鸽子称为鸠;
值大心,遇上宽厚心肠;
念瀛洲,在瀛洲(日本)作为纪念;
精禽,精卫鸟,有填海传说;
劫波,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中有寿命增减的含义。
三义塔,在日本。而“三义”却在中国上海。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人自租界向闸北一带开始向上海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炮火中,上海的许多民房都被炸毁,顷刻间变为废墟。当时上海闸北有一条胡同叫三义里,这里也同所有炮火经过的地区一样,狼藉不堪,残垣断壁。炮火过后,这个日本人西村真琴在这里突然发现了立在断壁之上的一只鸽子,这里应该是它的家,只是它的主人已经不知去向,看上去应给是很惨的。于是,西村真琴就把这只鸽子带走并饲养了起来,等他回国之后又把这只鸽子带回了日本。其实鸽子也是很通人性的,由于炮火的逼迫,它离开了主人,继而又离开了故土,虽然有人饲养,但心情肯定是不好了,终日闷闷不乐,最终还是死去了。
西村真琴很能理解这只鸽子,知道它的死与怀念故土、怀念家乡有很大关系,所以就把这只“三义鸽”很珍重地葬埋在了他家庭院中的一棵紫藤树下,并在坟头上立了一块石碑,刻上碑文“三义冢昭和八年三月建”云云。可这样他觉得还是不足以表示他的诚意,于是又写信给鲁迅先生,告诉鲁迅先生事情经过,然后要鲁迅先生为此提诗,最终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这一横卷。西村真琴(1883-1956)是个生物学家,一二八事变时,他是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代表团团长,当时他率领了一支医疗服务队在上海。这是落在西村真琴身上的一段比较富于诗性的故事。从一只鸽子倒也能看出来西村真琴的人性存在。似乎有一些淡淡的悲伤,还似乎有些欣慰。
简单注释:
飞焰,炸弹;
歼人子,杀人也;
饿鸠,饥饿的鸽子,日本人把鸽子称为鸠;
值大心,遇上宽厚心肠;
念瀛洲,在瀛洲(日本)作为纪念;
精禽,精卫鸟,有填海传说;
劫波,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中有寿命增减的含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