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的知和愠昊什么意思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1 14:51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03-10 18:37
人不知而不愠的知和愠昊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3-10 19:1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不愠【恼怒】,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愠:音yùn,恼怒,怨恨。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愠:音yùn,恼怒,怨恨。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3-10 21:38
知道,生气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2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3-10 20:47
知:了解,知道
愠:生气,恼怒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