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几位清官?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4 06:44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4-23 21:09
古代有哪几位清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4-23 22:21
公仪休不受鱼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 "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 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 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 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说是当天偶尔穿了这件衣服,刚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告诉了王翱,王翱坚决反对,说:"如果你确有才华,我当然不阻止你一试身手;如果让你一个平庸之辈中选,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说完就撕了考卷扔进了火炉.
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属是寸步不让.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接女儿回家省亲.每当妻子临行前,贾杰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调回京城,易如反掌,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之际,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谁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伤了夫人脸面.到王翱去世,贾杰也没有被调回京城.
林则徐拒贿拾遗
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送给林则徐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父清子廉留美名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 "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 "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 "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唐侃备棺拒贪官
唐侃,江苏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学,品行端正.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唐侃乡试中了举人,授为永丰知县.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久而久之,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
明章圣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处,太监内官们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没钱的州县官吏大多逃走.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
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侯鸣珂杖妻拒贿
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5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尔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他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
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贪污赈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5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上写:"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第二天,侯鸣珂即 令人将信重抄在一张大纸上,并将5两麝香用纸包好,上写:"贿物麝香5两",让杨建武一手举着抄好的信,一手举着麝香,在车家河,厅城,石嘴子游街三日,第四日即判杨建武死刑.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
陆绩"廉石"千古流芳
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 "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 "艄公说:"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 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 "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 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 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连忙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常常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不安.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心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十分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心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刘宠见老人们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最后的清廉气节.
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不安."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 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原因,王翱只好说是当天偶尔穿了这件衣服,刚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告诉了王翱,王翱坚决反对,说:"如果你确有才华,我当然不阻止你一试身手;如果让你一个平庸之辈中选,势必埋没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可你却强所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功名."说完就撕了考卷扔进了火炉.
在原则面前,王翱对家属是寸步不让.王翱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在京郊做官的贾杰.王翱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经常接女儿回家省亲.每当妻子临行前,贾杰就在她面前埋怨,"岳父把我调回京城,易如反掌,还哪里有这么多麻烦."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一次,王翱夫人乘王翱开怀畅饮之际,婉转请求将女婿调入京城.谁知王翱大怒,拿起案上物打伤了夫人脸面.到王翱去世,贾杰也没有被调回京城.
林则徐拒贿拾遗
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送给林则徐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义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广州肃清烟毒.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父清子廉留美名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 "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 "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 "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唐侃备棺拒贪官
唐侃,江苏丹徒人,自小刻苦求学,品行端正.明正德八年(公元1514年),唐侃乡试中了举人,授为永丰知县.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久而久之,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
明章圣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处,太监内官们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没钱的州县官吏大多逃走.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
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侯鸣珂杖妻拒贿
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5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尔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他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
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贪污赈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5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上写:"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第二天,侯鸣珂即 令人将信重抄在一张大纸上,并将5两麝香用纸包好,上写:"贿物麝香5两",让杨建武一手举着抄好的信,一手举着麝香,在车家河,厅城,石嘴子游街三日,第四日即判杨建武死刑.
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
陆绩"廉石"千古流芳
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 "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 "艄公说:"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 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4-24 02:04
林则徐 包拯 等,太多啦
- 2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4-24 00:42
好多阿,记不起来。
- 3楼网友:woshuo
- 2021-04-23 23:44
像海瑞,包公,于谦,寇准,等等
- 4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4-23 22:53
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