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关于道教的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2:22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2-23 16:11
是关于道教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2-23 17:38
1 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 ?
答:道教的主要教义信仰“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道”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的,它是一切的开始,宇宙万物皆从“道”演化而来。2道教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身心的修炼,使人人健康长寿,达到住世安乐,与道合真,世界大同的神仙世界。3 道教的经书知多少?
答:道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一些散落民间外,大都收录在《道藏》里。历史上的唐宋金元时期,历代的统治者曾下令修有《开元道藏》、《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大金玄都宝藏》、《玄都宝藏》等《道藏》。但遗憾的是,这些《道藏》都均已亡迭。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正统道藏》是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真人奉诏编修,明神宗后又敕令50代天师张国祥真人编成《续道藏》。这部《道藏》共收入道书1476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依《千字文》顺序标定函目。在当代,中国道教协会从一九九七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发起对《中华道藏》进行整理和点校。《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入经书百余种,使之成为一部新的道教经典丛书。该书的编纂被学术界和道教界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一件大事。4什么是三洞四辅?
答:所谓三洞四辅,是《道藏》中的分类方法。三洞为: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三洞下又细分为十二小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四辅是指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因此,道教经典又被称作“三洞真经”或“七部经书”、“三十六部经”。
5 道教的主要宗派?
答: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
6 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令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7 何谓三涂五苦?
答:三涂者:一、火涂,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涂,畜生道互相澉食之处;三者、刀涂,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有说法是一者考对前非之涂,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涂,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涂。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护汤地狱之苦;五、溟冷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8 什么是道教的四恩三有?
答:道教以报恩为重,故以四恩就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就就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9 何谓三界 ?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
10 什么是十方?
答:道教的十方,即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故称为十方天。11 仙有五等,分为哪五等?
答:仙有五等,是根据修炼的等级而分的。一为鬼仙,二为人仙,三为地仙,四为神仙,五为天仙。又按《传道集》中载:“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天心,心正真,无私曲,名曰天仙。
12 为什么戊不朝真?
答: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教内称之为“戊不朝真”。即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戊日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挂戊字牌。按《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13 什么是外丹?
答: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服铒的丹药。亦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这种烧炼药物的外丹术,成为了近代化学、药物学的先驱。现存《道藏》中的众多外丹经籍,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化学宝贵的原始资料。
14 什么是内丹?
答:内丹是道教修炼功法的一种,相对外丹而言。即把人身当成“炉鼎”,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烧炼,凝聚结成圣胎,从而超脱三界,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15 什么是三业 ?
答:三业者,即身业、口业、意业,称之为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我们修道者平时要紧守此三意,身不妄行,口不妄说,心不妄想,才能做到内心澄虚,不为外物所惑。
16 什么是六根六尘?
答:六根,就是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道教认为此六宫能生六识之根,所以称为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17 什么是道教五大经 ?
答:道教以黄帝的《黄帝阴符经》、太上道君(老子)的《道德真经》、南华真人(庄子)的《南华经》,及魏华存夫人的《黄庭经》、文始真人关尹子所著的《文始真经》合称为道教五大经典。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真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为教内必修经典之一。
18 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来居。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真经》。
《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至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19 何为道历?
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纪年法。因道教以黄老为宗,故按我国以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起算。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迄今(公元二00二年)道历为四六九九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文化的谛造者,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使用黄帝纪年法来记述时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就像清朝学者刘师培所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注:二零零八年是 道历四七零五年。
20 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重要教义之一,指先人的善恶报应应由后人来承担。《太平经》中有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为有先人犯过失,积聚成多,报应于后人;而后人无辜受报先人之过,就叫承负。同样,若先人行善积德,则后人就会报应受福,倡导为人先祖父母,应当为后生着想,勿犯过失,可使子孙免除承负之厄。
满意请采纳。
答:道教的主要教义信仰“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道”是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的,它是一切的开始,宇宙万物皆从“道”演化而来。2道教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身心的修炼,使人人健康长寿,达到住世安乐,与道合真,世界大同的神仙世界。3 道教的经书知多少?
答:道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一些散落民间外,大都收录在《道藏》里。历史上的唐宋金元时期,历代的统治者曾下令修有《开元道藏》、《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大金玄都宝藏》、《玄都宝藏》等《道藏》。但遗憾的是,这些《道藏》都均已亡迭。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正统道藏》是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真人奉诏编修,明神宗后又敕令50代天师张国祥真人编成《续道藏》。这部《道藏》共收入道书1476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依《千字文》顺序标定函目。在当代,中国道教协会从一九九七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发起对《中华道藏》进行整理和点校。《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入经书百余种,使之成为一部新的道教经典丛书。该书的编纂被学术界和道教界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一件大事。4什么是三洞四辅?
答:所谓三洞四辅,是《道藏》中的分类方法。三洞为: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三洞下又细分为十二小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四辅是指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因此,道教经典又被称作“三洞真经”或“七部经书”、“三十六部经”。
5 道教的主要宗派?
答: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
6 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令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7 何谓三涂五苦?
答:三涂者:一、火涂,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涂,畜生道互相澉食之处;三者、刀涂,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有说法是一者考对前非之涂,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涂,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涂。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护汤地狱之苦;五、溟冷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8 什么是道教的四恩三有?
答:道教以报恩为重,故以四恩就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就就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9 何谓三界 ?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
10 什么是十方?
答:道教的十方,即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故称为十方天。11 仙有五等,分为哪五等?
答:仙有五等,是根据修炼的等级而分的。一为鬼仙,二为人仙,三为地仙,四为神仙,五为天仙。又按《传道集》中载:“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天心,心正真,无私曲,名曰天仙。
12 为什么戊不朝真?
答: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教内称之为“戊不朝真”。即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戊日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挂戊字牌。按《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13 什么是外丹?
答: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服铒的丹药。亦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这种烧炼药物的外丹术,成为了近代化学、药物学的先驱。现存《道藏》中的众多外丹经籍,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化学宝贵的原始资料。
14 什么是内丹?
答:内丹是道教修炼功法的一种,相对外丹而言。即把人身当成“炉鼎”,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烧炼,凝聚结成圣胎,从而超脱三界,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15 什么是三业 ?
答:三业者,即身业、口业、意业,称之为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我们修道者平时要紧守此三意,身不妄行,口不妄说,心不妄想,才能做到内心澄虚,不为外物所惑。
16 什么是六根六尘?
答:六根,就是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道教认为此六宫能生六识之根,所以称为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17 什么是道教五大经 ?
答:道教以黄帝的《黄帝阴符经》、太上道君(老子)的《道德真经》、南华真人(庄子)的《南华经》,及魏华存夫人的《黄庭经》、文始真人关尹子所著的《文始真经》合称为道教五大经典。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真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为教内必修经典之一。
18 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来居。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真经》。
《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至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19 何为道历?
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纪年法。因道教以黄老为宗,故按我国以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起算。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迄今(公元二00二年)道历为四六九九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文化的谛造者,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使用黄帝纪年法来记述时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就像清朝学者刘师培所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注:二零零八年是 道历四七零五年。
20 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重要教义之一,指先人的善恶报应应由后人来承担。《太平经》中有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为有先人犯过失,积聚成多,报应于后人;而后人无辜受报先人之过,就叫承负。同样,若先人行善积德,则后人就会报应受福,倡导为人先祖父母,应当为后生着想,勿犯过失,可使子孙免除承负之厄。
满意请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佘樂
- 2021-02-23 19:13
提问不明确 无法回复
- 2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2-23 18:05
道教三百题,道教小辞典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