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鉴定方法及特征有哪些?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1 16:44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12-01 00:35
竹雕鉴定方法及特征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12-01 02:13
竹雕鉴定方法及特征
1、质地
明清时期的竹雕家,竹雕工艺品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理。
2、款式
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上都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所以,有亲笔提款的名家传世之作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刻上大师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种情况:一是作者亲笔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们后加款识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品刻上师傅的名号;四是完全造价的赝品。由于明清竹刻中镌有的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赝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识,是比较常见。一般来说,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风格。伪款则笔画呆滞,下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
3、刀工
竹雕鉴定方法,明清时期,曾出现一批具有文人、工匠双重身份的特殊工艺大大师,他们的作品往往刀工流畅,且画意明确,意境深刻。从清末开始,竹刻上的书画从此丢失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失去了精湛的刀笔艺术。
4、风格
一般说,明代的竹雕工艺品表现出质拙浑朴的艺术风格,很少有小巧的小型器件。清代竹雕,康熙时期的沉实幽雅;乾隆时期的绚丽富丽。到了清后期,作品的风格趋向平浅单一。但这只是从总体上看。明清时期有很大一批作品,都是文人艺术的一种体现,文人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特点。因此,竹雕鉴定中不能太绝对化。正确的方法是从总体上把握,具体鉴定时,则注意一般与个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色泽
一般来说,竹雕工艺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颜色也愈深。这种色泽的产生,多是常被人们赏玩摩挲的缘故。明代作品多带有暗红的色泽,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应是一种带有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深棕、棕黄色,越到后期色泽愈浅。然而,事实上清代的竹雕作品中,往往具有一种灰褐色泽,这就比较特殊了。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冀求获得与旧器相同之色泽,但人为模仿浮而不沉,遭到自然色泽终究有别,经仔细辨别,很易看出。同时伪作之品画面,凹凸之处的色泽千篇一律,也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渡色。
6、特征
在竹雕工艺品中,知道一些工艺的流行年代是很重要的。陷地深刻技法从清代开始的;竹簧器始于清初,盛于乾嘉时期,精品均为宫廷用具;留青虽始于唐朝,但唐至明代不见有,现传世作品除了明末张希黄的佳制,其余均为清以后的产品;康熙年间嘉定派曾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制成竹雕中动物的眼睛。因此,熟悉竹刻技法有利于辨析竹雕作品的时代。
7、真品
要平时多看,多接触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古代名家竹雕工艺品,和在平时交易的竹雕作品进行比较,才能不在交易中吃亏。
8、互证
明清时期不少竹雕大师,既擅长竹茎雕,又善于竹根雕。既是竹雕行家,又精于木雕、牙雕和漆雕等。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何种材料,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刀工和审美意识。因此,(我们通过竹雕大师同时期其他材料的作品然后了解他在其他雕刻领域中的艺术表现力,)我们通过竹雕大师同时期两件不同材质的作品,进行对照,了解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就可知其作品的真伪。
1、质地
明清时期的竹雕家,竹雕工艺品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理。
2、款式
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上都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所以,有亲笔提款的名家传世之作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刻上大师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种情况:一是作者亲笔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们后加款识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品刻上师傅的名号;四是完全造价的赝品。由于明清竹刻中镌有的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赝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识,是比较常见。一般来说,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风格。伪款则笔画呆滞,下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
3、刀工
竹雕鉴定方法,明清时期,曾出现一批具有文人、工匠双重身份的特殊工艺大大师,他们的作品往往刀工流畅,且画意明确,意境深刻。从清末开始,竹刻上的书画从此丢失了耐人寻味的意境,失去了精湛的刀笔艺术。
4、风格
一般说,明代的竹雕工艺品表现出质拙浑朴的艺术风格,很少有小巧的小型器件。清代竹雕,康熙时期的沉实幽雅;乾隆时期的绚丽富丽。到了清后期,作品的风格趋向平浅单一。但这只是从总体上看。明清时期有很大一批作品,都是文人艺术的一种体现,文人有着自己独立的艺术特点。因此,竹雕鉴定中不能太绝对化。正确的方法是从总体上把握,具体鉴定时,则注意一般与个别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色泽
一般来说,竹雕工艺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颜色也愈深。这种色泽的产生,多是常被人们赏玩摩挲的缘故。明代作品多带有暗红的色泽,其中最受人欢迎的应是一种带有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深棕、棕黄色,越到后期色泽愈浅。然而,事实上清代的竹雕作品中,往往具有一种灰褐色泽,这就比较特殊了。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冀求获得与旧器相同之色泽,但人为模仿浮而不沉,遭到自然色泽终究有别,经仔细辨别,很易看出。同时伪作之品画面,凹凸之处的色泽千篇一律,也无浓淡之分,更无过渡色。
6、特征
在竹雕工艺品中,知道一些工艺的流行年代是很重要的。陷地深刻技法从清代开始的;竹簧器始于清初,盛于乾嘉时期,精品均为宫廷用具;留青虽始于唐朝,但唐至明代不见有,现传世作品除了明末张希黄的佳制,其余均为清以后的产品;康熙年间嘉定派曾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制成竹雕中动物的眼睛。因此,熟悉竹刻技法有利于辨析竹雕作品的时代。
7、真品
要平时多看,多接触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古代名家竹雕工艺品,和在平时交易的竹雕作品进行比较,才能不在交易中吃亏。
8、互证
明清时期不少竹雕大师,既擅长竹茎雕,又善于竹根雕。既是竹雕行家,又精于木雕、牙雕和漆雕等。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何种材料,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刀工和审美意识。因此,(我们通过竹雕大师同时期其他材料的作品然后了解他在其他雕刻领域中的艺术表现力,)我们通过竹雕大师同时期两件不同材质的作品,进行对照,了解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就可知其作品的真伪。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12-01 02:41
竹雕鉴定:1:首先看其自然美,即竹根竹子的形状:异形,扁形,鼓形等等,选竹5~8年的原材料,看其纹理美:竹钉纹(即竹篼切除竹根后的径向纹理),鱼籽纹(即竹篼和竹子的横.斜剖面纹理),金丝纹和银丝纹(即竹篼和竹子本身的纵向纹理)。2:有了好的原材料,创作可收藏的作品,关键在于设计和构思,这是雕刻前最费时和最重要的。3:雕刻:其方法有阴雕、阳雕、圆雕、透雕、浮雕等。近代江浙福建的大师采用随形雕刻等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4:鉴定竹雕的年代:主要看其自然包浆,再看其造型和图案。这一条最好请教专业人士。5:具有观赏收藏价值的竹雕作品,必须吸人眼求,人见人爱,当然也离不开专家鉴定。
- 2楼网友:行路难
- 2021-12-01 02:29
一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风格的造型。二看图案,清代的图案不会跑到民国的竹雕上。三看包浆,时间不够包浆不会出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