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不,不要说品德题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20:50
- 提问者网友:战皆罪
- 2021-03-10 12:55
诗歌欣赏--不,不要说品德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3-10 13:09
怎样赏析诗歌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1,主题的鉴赏.
"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
2,虚实的结合.
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
3意象的把握.
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4,映衬和烘托.
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
5,正面与侧面.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
6,典故的使用.
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 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