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咏荷经典佳句,咏荷诗五首有哪些名句 怎么赏析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2 11:52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8-22 02:09
古诗词咏荷经典佳句,咏荷诗五首有哪些名句 怎么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8-22 02:36
这个问题涉及到歌颂荷花的诗歌,下面以王昌龄还有李白包括萧刚的《采莲曲》以及卢照邻《曲池荷》为例说明。有关的五首诗歌以及赏析如下:
一、
1、王昌龄诗《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2、赏析: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二、
1、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2、赏析: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余下全文>>
一、
1、王昌龄诗《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2、赏析: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二、
1、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2、赏析: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