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新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2:20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3-18 23:12
如何上好新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19 00:41
翻开信息技术这本书,发现前三章的内容都是理论课,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在机房上理论课,学生面对计算机不能安定心思听课;而在教室上,理论课的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如何才能让学生转变这个不喜欢上“理论课”的观念呢?我在网上也查了很多的资料,也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处理方法,我决定改变原有(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彻底爱上这个“理论课”。我现在以第一节课为例,讲讲自己的教学经验。
既然我们这门课程叫信息技术,我们就应该把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整合,做成课件或视频,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看。如果连信息技术课都要在教室上,那怎么对得起学生对它的钟爱呢?在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上我们也要下足一定的功夫,尽量采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第一节课的内容《信息及其特征》,就是要让学生明白:1、什么是信息并且要会辨别信息;2、信息的一般特征。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采用一段情境进行导入:某某在网上看电视新闻:有个记者在采访一个刚落网的网络诈骗案的主谋。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你们刚才从电视新闻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说:网络诈骗案主谋落网。然后我接着问:“那它是以什么形式表现的呢?”生:“影像(视频)、文字。”继续播放情境动画:突然他的电脑里发出“嘀嘀嘀”(QQ消息)的声音。“什么声音?”我故意问。学生马上反应了:“是QQ有消息来了。”“你们怎么知道是QQ消息?”“听到了嘀嘀嘀的声音。”“哦,声音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哦,声音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趁机出示板书。接着继续放影片:某某打开了QQ消息,里面显示:你好,你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要进入下面的网站进行登记。同时下面还有一串网址。随即屏幕也出示一个问题:你觉得他应该点击进入这个网站吗?学生纷纷都表示不能进行,也有个别的学生说点进去看看。于是抓住契机问:“为什么不能点进去?”“电视上不是正在放网络诈骗……”于是我趁机教育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这就要同学们用敏锐的眼睛和仔细的观察去判断和分辨信息的真假性。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一个案例“感觉剥夺实验”,让学生明白: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具有价值性的。然后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其他方面的特征。
事例1:“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大家是通过接收传单、收看电视、查看互联网上的新闻、听别的同学告诉等很多方式了解到的。(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事例2:“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载体)对这个信息都有所了解了。(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事例3:“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的确可靠,但是接着还有说明“活动时间: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7月20日”。(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一节看似枯燥、没什么东西可教的理论课就在我制作的情境动画和各种有趣的案例中生动、自然地结束了。不仅征服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深深地记住这一节课。
既然我们这门课程叫信息技术,我们就应该把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整合,做成课件或视频,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看。如果连信息技术课都要在教室上,那怎么对得起学生对它的钟爱呢?在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上我们也要下足一定的功夫,尽量采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第一节课的内容《信息及其特征》,就是要让学生明白:1、什么是信息并且要会辨别信息;2、信息的一般特征。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采用一段情境进行导入:某某在网上看电视新闻:有个记者在采访一个刚落网的网络诈骗案的主谋。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你们刚才从电视新闻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说:网络诈骗案主谋落网。然后我接着问:“那它是以什么形式表现的呢?”生:“影像(视频)、文字。”继续播放情境动画:突然他的电脑里发出“嘀嘀嘀”(QQ消息)的声音。“什么声音?”我故意问。学生马上反应了:“是QQ有消息来了。”“你们怎么知道是QQ消息?”“听到了嘀嘀嘀的声音。”“哦,声音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哦,声音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趁机出示板书。接着继续放影片:某某打开了QQ消息,里面显示:你好,你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要进入下面的网站进行登记。同时下面还有一串网址。随即屏幕也出示一个问题:你觉得他应该点击进入这个网站吗?学生纷纷都表示不能进行,也有个别的学生说点进去看看。于是抓住契机问:“为什么不能点进去?”“电视上不是正在放网络诈骗……”于是我趁机教育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这就要同学们用敏锐的眼睛和仔细的观察去判断和分辨信息的真假性。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一个案例“感觉剥夺实验”,让学生明白: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让学生明白信息是具有价值性的。然后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其他方面的特征。
事例1:“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大家是通过接收传单、收看电视、查看互联网上的新闻、听别的同学告诉等很多方式了解到的。(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事例2:“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载体)对这个信息都有所了解了。(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事例3:“德百大降价,只要100元钱东西任拿”的消息的确可靠,但是接着还有说明“活动时间:2009年7月1日至2009年7月20日”。(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一节看似枯燥、没什么东西可教的理论课就在我制作的情境动画和各种有趣的案例中生动、自然地结束了。不仅征服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深深地记住这一节课。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