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孔子用一个“克”字定了郑庄公千秋之罪,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1 20:34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3-20 19:44
郑庄公寤生和弟弟公叔段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武公死后庄公继位封弟弟到京地曰京城大叔,公叔段欲反,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结果公叔段兵败于鄢,公叔段逃奔共。庄公的做法是否正确,孔子为什么用“克”字定庄公千秋之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3-20 19:58
庄公的做法是其阴险的表现之一。作为共叔段之兄,没有及时教导,反而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样纵容是为兄之过。但是他又没有做错,因为“姜氏恶之,爱共叔段”,在那个环境中谈何兄弟之情,便无所谓的过错了。
孔子用“克”,意思是共叔段“不臣”,就如同第二个君主一样,因此记录的时候视为两个君主对战,而不视为兄弟矛盾,故用“克”字,不用其他字。
孔子用“克”,意思是共叔段“不臣”,就如同第二个君主一样,因此记录的时候视为两个君主对战,而不视为兄弟矛盾,故用“克”字,不用其他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3-20 21:07
这就是钓鱼执法。值得赞扬吗?而且没兄弟情。个人认为关于这一篇文章还是写得蛮有趣的。
- 2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20 20:53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其实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一点端倪。郑庄公起初隐忍不发,是因为共叔段的罪行尚未达到应该处死的地步,所以庄公姑息他,甚至给他提供机会让他发展势力。共叔段得意忘形,以为自己可以有机会做大,结果被庄公一下子干掉。郑庄公城府太深,有计划地一次性把弟弟扼杀彻底,玩弄段于鼓掌之上,所以说他阴险。 另外,本文在《左传》的原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意思就是说,共叔段想夺得哥哥的国君位子,不是弟弟应该做的事,所以不说“弟”;题目中所说的“克”,只有国君与国君之间才叫做“克”,这是把郑庄公和共叔段作为两个国君来看待;春秋时期以“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庄公是哥哥,所以这里称呼郑庄公为“郑伯”,也是讽刺他做哥哥但是没有尽到哥哥的责任和义务,是为“失教”。至于“郑志”二字,我以前看过的一个资料上面说得很好:郑伯之志,在于杀弟。 孔子修春秋,一字可见褒贬,就是这个意思。多嘴一句,这就是文言魅力之一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