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月亮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9:29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3-01 01: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错误的月亮 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了。在古代,你问一句“明月几时有?”尤不失为天真烂漫,但现在写这样的句子,难免会有人骂你:“装什么蒜!” 然而,“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他们的作品中,屡有常识性的错误,月亮是诗人、艺术家们最钟情对象,他们在常识上的蹉跌,也以此为最常见。 约一百二十年前,英国皇家天文学家乔治?艾里爵士曾说道:“明白星晨是如何起落的,五千个人里找不出一个。最近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深觉得这话有道理。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经典之作《古舟子咏》中有两句: 那弯如斗角月牙内 嵌着一颗明亮的星 一颗星星跑进新月的弯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地球上以我们的目力所见,所有的星星离月亮都很远,不可能擦着它那被遮掩的面庞而过。 上世纪30年代的一位美国小说家克莱德?费舍尔有一部著作《笑靥花》,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极眺大街的尽头,可见到一抹青天,一弯新月挂在那里,它的两个臂弯里,拥着一颗明亮的星星。”这样的景色,他是绝不会看到的。他可能是读柯勒律治读得太多,故承袭了诗人的错误而不觉。 住城里的人,夜里被各种人造的光所环绕,是很难看到天上的景色的。太阳的活动在白天,它在天上经行的轨迹,尚不难知。而月亮就有点麻烦,它的运行与周期,许多城里人是一头雾水。你只有到了农村,躲开城里的人造光,才有机会明白月亮以及其他的星晨在天上的运行,以及他们之间的颜色及亮度的差别。 星辰与节候的变迁一样,都是作家们喜欢着意描写的,不懂常识,就难以取信于人,也削弱了描写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反是我国古代的作家更有优长;他们写日月,写星辰,很少有纰缪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话固然不对,天下并不此时都有明月的;但这是地理知识的欠发达所致。在提到经验内的事时,他们却往往很准确。大概是由于当时城市不发达,作家生活于农村,日月星辰,是他们所惊见的。顾炎武《日知录》里,也有同样的感慨。他说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懂天文;《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是农夫的话;“三星在天”,是妇人的话;“龙尾伏晨”,是儿童的话,后来的文人学士,反而是不知道了。顾炎武说这话已经几百年了,听来却有点新鲜。14.为什么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2分) 15.对星辰与节候变迁的描写,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家比外国作家优长?作家如何使自己作品取信于人,增强描写的力量呢?(4分) 16.问题探究:诗歌中严谨准确的描述科学现象是否会影响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0-06-29 06:54
14.科学日新月异,“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他们的作品中,屡有常识性的错误。2分15.中国古代作家大多生活于农村,日月星辰,是他们所惊见的,从经验角度讲,他们优长于外国作家(2分)。作家必须掌握科学知识,深入生活,作品才能有分量,才能拥有读者(2分)。16.观点明确,言之有理2分;举例恰当2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猎心人
- 2020-07-26 13:55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