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3 04:16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8-22 19:24
新闻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8-22 20:31
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客观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
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条消息的语言运用: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
(二)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上海严寒》一文,在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状语中,限制性多于形容性。如上海街头的积雪不化、气温下降到零下7.4度,被限制在电头上已标明的1957年2月12日前的“这几天”,出现晴天下雪景象是“10日和11日”,“一夜风雪,八百童尸”是依据臧克家1947年2月写的《生命的零度》,如今没有发现冻死人是经“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得出的结论,民政机关发放救济限于“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等等。只有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驻足仰视”“瑰丽的奇景”,属形容词的定语、状语。
选词造句的客观性,需要我们适当地多用限制性的修饰语言。限制性的词语可使新闻作品准确、鲜明、朴实无华地表述新闻事实。这里涉及事实的概念一定要明确,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余下全文>>
客观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
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请看下面这条消息的语言运用: 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 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这条题为《上海严寒》的消息不到300字,整篇作品的语言,没有使用反映浓烈感情色彩的褒贬词,但我们透过记者对上海街头积雪的描绘和前后10年的对照,以及上海市民政局、教育局在严寒中采取的措施,看到了新旧社会出现的两种结局。记者行笔自然,语调平静,但谁也不能否认,作者思绪沸腾,爱憎分明,能使300字的报道展示出一副真实的画卷:新旧社会两重天。如果作品多用了反映爱憎感情的褒贬词,它的感染力就不会有如此强烈了。
(二)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必须直接地、连贯地陈述事实的要素,诸如事实状态的指称、时间、处所、方位、范围、程度、过程、数量,以及事实相互关系的领属、因果等。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语、状语来表示,而尽可能减少由主要起描写、表情作用的形容词或由形容词性词组来作定语状语。《上海严寒》一文,在起修饰作用的定语、状语中,限制性多于形容性。如上海街头的积雪不化、气温下降到零下7.4度,被限制在电头上已标明的1957年2月12日前的“这几天”,出现晴天下雪景象是“10日和11日”,“一夜风雪,八百童尸”是依据臧克家1947年2月写的《生命的零度》,如今没有发现冻死人是经“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得出的结论,民政机关发放救济限于“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等等。只有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行人“驻足仰视”“瑰丽的奇景”,属形容词的定语、状语。
选词造句的客观性,需要我们适当地多用限制性的修饰语言。限制性的词语可使新闻作品准确、鲜明、朴实无华地表述新闻事实。这里涉及事实的概念一定要明确,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