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到底拒绝了什么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00:24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2-12 05:58
“拒绝平庸”到底拒绝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2-12 07:19
核心提示: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是“拒绝平庸”。我不禁为考生担心,这考题过于导向,对不少考生来说,等于让他们去说大话、满话乃至假话。有专家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平凡和平庸,才能得高分。我看不出平凡和平庸有何区别...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是“拒绝平庸”。我不禁为考生担心,这考题过于导向,对不少考生来说,等于让他们去说大话、满话乃至假话。有专家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平凡和平庸,才能得高分。我看不出平凡和平庸有何区别,这“凡”不就是凡庸的凡、凡夫俗子的凡吗?其实平庸、平凡和平常基本同义。《尔雅》曰“庸者,常也”。在传统文化中,中庸显然属于褒义,其义与平庸庶几(平即不倾斜之意,差与中同)。当然,经过当年全盘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一个世纪下来,儒家标举的中庸变成了贬义,连带与之类同的平庸,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逐渐贬义起来。撇开语义,拒绝平庸,大致是表明一种人生态度。没有人说这种人生态度不好,但好是因人而异的,有人以拒绝平庸为好,有人却认为平庸就很好。两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谁也不需要说服谁,毕竟它们都是个人选择。可是,这样的题目一出来,那些倾向于认同平庸的考生,如何为自己下笔。为了不失分,他们必须要说和自己内心真实想法不同乃至相反的话,这难道就是出题人的本意?社会上的人,绝大部分才质中等,他们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平平常常的一生。毋庸讳言,这就是平庸,这很正常,反之则未必正常。因此,强调拒绝平庸,其实就是在拒绝一种常态。它拒绝了考生在表达上的多元可能性,同时也拒绝了考生在人生观上多元选择的可能性。不给考生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而是让他们的文字往一个方向上走,这是一个题目的问题吗?不,它正写实了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形。只是这样的教育在我看来是反教育的,它不仅会导致文章的千篇一律,也会导致人的千篇一律。记得我曾经对学生说:我从讲台上往下看,你们每一个人面貌各异,服装不一,可是为什么有时候你们的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方式却如此同一呢?我个人不主张拒绝平庸,却主张拒绝这种“拒绝平庸”式的教育。拒绝平庸的题目不但无法拒绝平庸,很可能同质性的文章就此批量产生(殊不知,人可以平庸,文却不应当平庸)。它真正拒绝了的,倒是我们平时教育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即多元。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