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后谈90后为何会被佛系文化吸引?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12:17
- 提问者网友:欺烟
- 2021-11-11 04:18
40后谈90后为何会被佛系文化吸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11-11 04:29
对于2017年在不少青年中走红的“佛系文化”现象,除了善意的分析和帮助之外,不宜简单指责和批评,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青年渴望更加乐观、积极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此,人们有责任和义务正视其中透露出的社会问题,热情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青年。
“佛系”一词属于舶来品,相关资料显示,“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当时,日本有媒体把那些喜欢独自生活、一时不想恋爱、自有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
2017年4月,有人借用“佛系”这个词汇,使“佛系追星”在网上迅速流传。“佛系追星”是指那些曾深度参各种追星活动的“粉丝”,由于受追星生活所累,在经历一番苦累之后另有所悟,从而转为追星不动怒、不吵架、不上火的平和方式。
随着“佛系追星”突然红火,其他“佛系”名词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诸如:“佛系女子”“佛系男子”“佛系青年”“佛系90后”“佛系买家”“佛系卖家”“佛系医生”“佛系乘客”“佛系食客”“佛系旅客”“佛系驴友”等不一而足。
此外,“佛系恋爱”“佛系游戏”“佛系炒股”“佛系储蓄”“佛系捐款”等“佛系生活”提法和生活方式大量涌现。
一并不觉得“佛系”一词有多么新鲜和吸引人。据这位“佛系青年”自我介绍,今年,她同时备考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此前,已经参加过两次研究生考试,均未被录取。如今,在最后阶段,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努力保持一种“佛系考研”状态,为的是减轻来自各方面的沉重压力。
在许多“佛系青年”看来,“佛系”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旷达,不完全是消极和无奈。有的“佛系青年”明面上表现出无所谓,但是,暗地里并非一切都无所谓。在生活中还要面对挣扎、奋斗、付出。因为,当今社会虽有压力和困难,但是,对许多人来说,经过努力和奋斗,毕竟依然存在一定的希望。
“佛系文化”透露出的复杂心理
对于“佛系文化”反映的心理主旨,人们可以从“佛系追星”的“行为准则”中略见一斑。有“佛系追星族”总结自己的“行为准则”是:“爱好云集,不动真情,小秤在心,永远不平,这个不错,那个也行……今朝死忠,明日无情,墙头本命,头上青青。”
消极和宿命,无奈和无助,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佛系文化”本身的确具有消极和无奈的一面。但是,如果认为“佛系文化”仅仅于此,又有失偏颇。因为,除了消极和无奈思绪以外,“佛系文化”反映的还有其他心理状态。
应该说,这种思想文化与当下社会中存在的焦躁、暴戾、怒对等情绪,不仅不同,而且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经常表现的是不满和不平,而“佛系青年”则是: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
一位专家指出,和时下不少青年流行的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中,“系”意为类型,突出的是“佛”,借鉴的是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这样,“佛系青年”不希望在处理和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常为小事乱发脾气,于是,采取“佛系”态度,进行自我消解和自我安慰。如果放弃“佛系”中的消极和无奈不论,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些青少年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与其说“佛系”是“一部无所谓生活史”,倒不如说“佛系”是“一部放弃抵抗生活史”或者“一部妥协生活史”。年轻人之所以自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解不开;他们自觉放弃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抵抗了也不会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那还不如假装豁达,让自己好过一些。
“佛系”一词属于舶来品,相关资料显示,“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当时,日本有媒体把那些喜欢独自生活、一时不想恋爱、自有兴趣爱好的男性称作“佛系男子”。
2017年4月,有人借用“佛系”这个词汇,使“佛系追星”在网上迅速流传。“佛系追星”是指那些曾深度参各种追星活动的“粉丝”,由于受追星生活所累,在经历一番苦累之后另有所悟,从而转为追星不动怒、不吵架、不上火的平和方式。
随着“佛系追星”突然红火,其他“佛系”名词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诸如:“佛系女子”“佛系男子”“佛系青年”“佛系90后”“佛系买家”“佛系卖家”“佛系医生”“佛系乘客”“佛系食客”“佛系旅客”“佛系驴友”等不一而足。
此外,“佛系恋爱”“佛系游戏”“佛系炒股”“佛系储蓄”“佛系捐款”等“佛系生活”提法和生活方式大量涌现。
一并不觉得“佛系”一词有多么新鲜和吸引人。据这位“佛系青年”自我介绍,今年,她同时备考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此前,已经参加过两次研究生考试,均未被录取。如今,在最后阶段,为了避免压力过大,努力保持一种“佛系考研”状态,为的是减轻来自各方面的沉重压力。
在许多“佛系青年”看来,“佛系”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旷达,不完全是消极和无奈。有的“佛系青年”明面上表现出无所谓,但是,暗地里并非一切都无所谓。在生活中还要面对挣扎、奋斗、付出。因为,当今社会虽有压力和困难,但是,对许多人来说,经过努力和奋斗,毕竟依然存在一定的希望。
“佛系文化”透露出的复杂心理
对于“佛系文化”反映的心理主旨,人们可以从“佛系追星”的“行为准则”中略见一斑。有“佛系追星族”总结自己的“行为准则”是:“爱好云集,不动真情,小秤在心,永远不平,这个不错,那个也行……今朝死忠,明日无情,墙头本命,头上青青。”
消极和宿命,无奈和无助,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佛系文化”本身的确具有消极和无奈的一面。但是,如果认为“佛系文化”仅仅于此,又有失偏颇。因为,除了消极和无奈思绪以外,“佛系文化”反映的还有其他心理状态。
应该说,这种思想文化与当下社会中存在的焦躁、暴戾、怒对等情绪,不仅不同,而且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经常表现的是不满和不平,而“佛系青年”则是: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
一位专家指出,和时下不少青年流行的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中,“系”意为类型,突出的是“佛”,借鉴的是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这样,“佛系青年”不希望在处理和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常为小事乱发脾气,于是,采取“佛系”态度,进行自我消解和自我安慰。如果放弃“佛系”中的消极和无奈不论,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些青少年在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中,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还有人直截了当地说,与其说“佛系”是“一部无所谓生活史”,倒不如说“佛系”是“一部放弃抵抗生活史”或者“一部妥协生活史”。年轻人之所以自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解不开;他们自觉放弃抵抗,是因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抵抗了也不会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那还不如假装豁达,让自己好过一些。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