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抽蚕茧的丝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8 05:09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03-17 16:19
如何抽蚕茧的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3-17 16:43
现在一般都是用机器缫丝的。如果要手工蚕茧抽丝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程序。先把蚕茧放到水里,把水烧开,然后用镊子等工具不断搅拌蚕茧,蚕茧随着水的滚动会越来越松,然后丝头就出来了。找到丝头,缠绕到丝圈上,像绕线一样抽出来就行了。
注意:蚕茧做完后,一定要及时抽丝,否则抽出来的丝都是断的。
注意:蚕茧做完后,一定要及时抽丝,否则抽出来的丝都是断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3-17 21:48
去百度一下视频不就可以了吗?有很多的,视频比解说的更为直观
- 2楼网友:怙棘
- 2021-03-17 20:33
如果自己学习玩,用开水把、蚕茧烫,用一个毛刷搅拌,发现有丝缠在上面,那就是丝头,就可以抽了,也可以上百度查查。
- 3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3-17 19:44
一、手工制丝
江苏缫丝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长期生产实践,人们把蚕茧浸于热水
中,用手提拉抽出茧丝,卷于丝框以作绩丝、织绸之用,简单的手工缫丝生产逐渐
形成。
古代煮茧设备极其简陋,缫丝时先将蚕茧放在盛有水的铁锅内,锅下以薪燃之,
使茧膨润软化,溶解丝胶,尔后抽丝。锅内温度以“细泡微滚”为宜。后由简单的
铁锅煮茧演进为行灶(老虎灶)煮茧。
秦汉以后,手工缫丝已开始利用简单的丝框缠绕丝缕。隋唐时出现手摇丝车。
唐诗中有“每和烟雨掉(摇)缫车”之句,说明农村妇女常常利用阴雨天摇缫丝车。
宋代缫车又进一步完善。秦观《蚕书》上记载这种缫车的结构:在煮茧的小锅上装
一个铜钱,将茧丝穿过铜钱的眼子,使丝缕粘并在一起,然后再往上“升缫于星”
(鼓轮),过“添梯”(络绞装置),最后绕到“辘轳”(丝框)上。还出现了脚踏缫丝
车,缫丝时可以腾出两只手来进行索绪(找丝头)、添茧等操作,改二人操作为一人
操作,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元时长江南北丝车有“南缫车”与“北缫车”之分。
苏南使用的“南缫车”,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煮茧、边缫丝的煮缫联合方式,将煮茧
锅“另立一旁”,并把煮好的茧盛在加有少量温水的盆内,然后进行缫丝,俗称“
冷盆”缫丝法。此法缫出的丝比热釜者“有精神,又坚韧”,可防止煮茧太熟、丝
胶脱净、丝纤维软弱无力弱点。
明代缫丝工具仍采用足踏缫丝车,但效率有所提高。《农政全书》记载:“以
一锅专煮汤,供丝头,釜二具,串盆二具,缫车二乘,五人共作一锅二釜,……二
人直釜,专打丝头,二人直盆主缫,即五人一灶可缫茧三十斤。胜于二人一车一灶
缫丝十斤也,是五人当六人之功,一灶当三缫之薪。”对制丝用水的选择也十分重
视,已找出一个"清"字要诀。如吴玉树的《东林山志》记载:“汲龙上泾水沦之,
以其水清,丝帛特肥白也。”还总结出“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的经验。
在长期缫丝实践中,江浙一带总结出:“出水干”和“出口干”的缫丝“六字诀”。
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中有具体记载:“丝美之法有六事,一曰出口干,即
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五寸
许。运转如风时,转之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当时在缫丝工艺上已注意运用
和掌握温湿度以保证生丝的质量,运用“出水干”技术使从缫丝锅中缫出的丝迅速
干燥,随缫随干,丝质量柔弱而坚韧,白净晶莹。
明代在缫车机构方面也有改进,在煮茧锅或缫丝盆上方设的“钱眼”( 亦称导
丝眼),已由铜钱改为竹针眼,穿丝时可由豁口进入,免去穿过钱眼的麻烦。 “竹
眼”是现代导纱钩的雏形。
清末民初前农村出现楮木制脚踏车。
江苏缫丝技术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长期生产实践,人们把蚕茧浸于热水
中,用手提拉抽出茧丝,卷于丝框以作绩丝、织绸之用,简单的手工缫丝生产逐渐
形成。
古代煮茧设备极其简陋,缫丝时先将蚕茧放在盛有水的铁锅内,锅下以薪燃之,
使茧膨润软化,溶解丝胶,尔后抽丝。锅内温度以“细泡微滚”为宜。后由简单的
铁锅煮茧演进为行灶(老虎灶)煮茧。
秦汉以后,手工缫丝已开始利用简单的丝框缠绕丝缕。隋唐时出现手摇丝车。
唐诗中有“每和烟雨掉(摇)缫车”之句,说明农村妇女常常利用阴雨天摇缫丝车。
宋代缫车又进一步完善。秦观《蚕书》上记载这种缫车的结构:在煮茧的小锅上装
一个铜钱,将茧丝穿过铜钱的眼子,使丝缕粘并在一起,然后再往上“升缫于星”
(鼓轮),过“添梯”(络绞装置),最后绕到“辘轳”(丝框)上。还出现了脚踏缫丝
车,缫丝时可以腾出两只手来进行索绪(找丝头)、添茧等操作,改二人操作为一人
操作,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元时长江南北丝车有“南缫车”与“北缫车”之分。
苏南使用的“南缫车”,改变了千百年来边煮茧、边缫丝的煮缫联合方式,将煮茧
锅“另立一旁”,并把煮好的茧盛在加有少量温水的盆内,然后进行缫丝,俗称“
冷盆”缫丝法。此法缫出的丝比热釜者“有精神,又坚韧”,可防止煮茧太熟、丝
胶脱净、丝纤维软弱无力弱点。
明代缫丝工具仍采用足踏缫丝车,但效率有所提高。《农政全书》记载:“以
一锅专煮汤,供丝头,釜二具,串盆二具,缫车二乘,五人共作一锅二釜,……二
人直釜,专打丝头,二人直盆主缫,即五人一灶可缫茧三十斤。胜于二人一车一灶
缫丝十斤也,是五人当六人之功,一灶当三缫之薪。”对制丝用水的选择也十分重
视,已找出一个"清"字要诀。如吴玉树的《东林山志》记载:“汲龙上泾水沦之,
以其水清,丝帛特肥白也。”还总结出“山水不如河水,止水不如流水”的经验。
在长期缫丝实践中,江浙一带总结出:“出水干”和“出口干”的缫丝“六字诀”。
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中有具体记载:“丝美之法有六事,一曰出口干,即
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五寸
许。运转如风时,转之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当时在缫丝工艺上已注意运用
和掌握温湿度以保证生丝的质量,运用“出水干”技术使从缫丝锅中缫出的丝迅速
干燥,随缫随干,丝质量柔弱而坚韧,白净晶莹。
明代在缫车机构方面也有改进,在煮茧锅或缫丝盆上方设的“钱眼”( 亦称导
丝眼),已由铜钱改为竹针眼,穿丝时可由豁口进入,免去穿过钱眼的麻烦。 “竹
眼”是现代导纱钩的雏形。
清末民初前农村出现楮木制脚踏车。
- 4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3-17 18:50
(1)是煮茧,就是用热水将蚕茧膨胀,这个过程不算太长,就是把蚕茧的丝胶膨胀,然后方便抽丝。
(2)是抽丝,这个就要时间了,而且根据作坊的工具的不同,时间长短不定,但是做一床蚕丝被的蚕茧抽丝,再少也要几个小时。
(3)是蚕丝的脱胶,脱胶、水洗、脱水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
(4)脱胶后的熟丝,还要去烘干,再好的烘干机。
(5)就是手工拉制,不管是大厂还是小作坊,无一例外都是手工拉,这个倒是快,熟手十几分钟就完成。
(2)是抽丝,这个就要时间了,而且根据作坊的工具的不同,时间长短不定,但是做一床蚕丝被的蚕茧抽丝,再少也要几个小时。
(3)是蚕丝的脱胶,脱胶、水洗、脱水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
(4)脱胶后的熟丝,还要去烘干,再好的烘干机。
(5)就是手工拉制,不管是大厂还是小作坊,无一例外都是手工拉,这个倒是快,熟手十几分钟就完成。
- 5楼网友:煞尾
- 2021-03-17 18:09
要抽蚕茧的丝,可将蚕茧放沸水中浸泡,不一会儿蚕茧丝头会出现在水中,用手或物把丝头捞起,缠绕在木棍上或其他类似东西上,可以不断地经绕,直至将整个茧的丝抽完,只剩蚕蛹在水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