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一下什么叫“存在的超越性”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8:43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2-18 08:43
详解一下什么叫“存在的超越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8 09:24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其积极的表现之一,在于人不仅能意识到他与外在对象的区别(人与物、人与外在世界的分离,这种分离即是人从原始混沌中独立的开始),而且意识到时间对其生命的限制是那么具体而且充满着悲剧性.生命的悲剧性意识不仅体现为人对自己力量渺小的意识,而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生命存在的时间性限制,即生命的有限性.由此,人才发展出对这种有限性进行超越的渴望,并由此在有限性生命存在中寻求无限性的发展的空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1]因时间意识而发展出超越性和永恒性的意识,是审美时间意识的根本精神.中国的时空意识源自原始神话思维,它体现为“以‘昆’和‘昔’两字为垂直轴线的时空系统和以‘旦’与‘’两字为水平轴线的时空系统.”[2]由这种神话宇宙模式的时空系统,中国文化发展出具有哲学意义的二元对立价值系统和象征系统:光明与黑暗、永生与死亡、阳与阴、男与女、动与静、实与虚、有与无、正统与非正统、中心与边远、明与昏(不明)、南(阳、男性、帝王之空间格局)与北(阴、女性、王后之空间格局).有限性的意识在老子思想中发现出“常”、“久”的时间意识.(注:《老子》书中“天长地久”、“故能长生”(第七章),“不可长久”(第九章),“复命日常,知常日明……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常德(第六章),“不失其所者久”(第三十三章),“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常足”(第四十六章),“知和日常”(第五十五章),“可以长久”,“长生久视之道”(第五十九章)等等.)老子思想中的“观始”、“观妙”、“观复”、“观前”、“窥始”、“慎始”、“知始”都与时间性生成相联系.在《易传》(注:《易传》中“时”字共五十七见.如《彖·睽》:“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彖·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山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中也以“位”、“时”、“中”突出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所谓‘位’、‘时’、‘中’有这样的意义,就是说,若果一事物有所成就,它的发展必需合乎它的空间上的条件(‘位’)及时间上的条件(‘时’),其发展也必须合乎其应有的限度(‘中’).易传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和时间、地点、限度联系在一起的.[3]《易传》中阐明了宇宙、人事的“穷——变——通——久”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意味着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永恒地依此循环以至无穷的变化过程,如同四时之永恒的变化.“生生不已”、“生生不息”为《易传》之核心.《易传》对“时”、“时机”的深刻领悟,使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立足于“当下”而追求永恒.《易传》的时间是经由阴(——)阳(——)相互引发,经处于时机的通、变而开启,并领悟到的“天时”,此“时”之生生不息的流化亦为神.“《易传》所理解的‘时’不是物理自然的时间,也不是外在目的论意义上的历史时间,而是在错综变化的摩荡趋势中所构成或媾合而成的原发时间.……原发时间或‘易时’绝非线性的,也不只是形式上循环的,而是氤氲醇化而生的时境、时气.”[4]《易传》之时间是流动和化生并神妙莫测,依当下之时机“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系辞下》).这种时间是一种“时间境域”,并依自身领悟其变化趋势而显出“时机的开放性”.《易传》讲时,体现一种有限性意识和忧患意识,“《易传》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王事邪?是故其词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系辞下》)正因为这种时间意识,有限性意识和忧患意识,才生发出永恒不殆追求无限的刚健气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彖传》)“不息”则意味着永恒时间中追求永恒.此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深远意义,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审美意识的根本内涵.庄书中言“时”达七十多处.“庄子颇能从宇宙的广度来审视‘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的境遇,以为‘时有始终,有变化’,世事是‘无时而不移’的(《秋水》),因而唤醒人们‘面观四方’、‘与时消息’.面对死亡问题时,要能培养‘安时处顺’的态度.在应世方面,庄子学派提出了‘应时而变’的主张”.[5]事物依其常势而自然而然,即自身因其本性而成其为自己.这种顺应自然,即为应时,也即是在变化中,即为“通”,(《庄子》中“通”字共出现五十多次)而成其“道”.“道”的属性之一即体现往复、回复,即源始性时间状态.“周行而不殆”的“道”在源始性时间自成、自化.儒家从孔子的“天命观”到“中庸”的“时中”同样包含有对时间的深刻领悟.对于孔子,中庸的终极含义就是“时中”,即“随时以处中”.中庸乃指平常的行为,即随时随地为每一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6].而此实践行为,在时间过程中,因时因地而不偏、不易,因此,仅言中而不言庸,则中仅悬空而成为一种观念或一种绝对之标准.庸而中则是一种时机化、原生性的境域——时中,在实践(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因“时”而中.没有绝对的善和作为“标准”的“中”,而只有在“庸”的过程中,而趋向(时间性生成)——趋时而动、因时而变——一种善的(仁、礼)的境界(时中、中和).二如此看来,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天地万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构成源始性时间意识的内在维度,是人的活动的内在构成性维度.源始性时间意识(非物理的时间意识)是一种意义、价值开显的境域.此境域非线性时间构成状态,而是因此时间性的化生,而使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被显现的一种时间境域.它非现成的存在状态,而是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永远以未来(趋时)而彰显现在的一种时间性境域,即它指向未来的意义的无限性生成并对当下时刻具有意义,同时又不断超越当下时刻的一种开放性构成.对于审美意识的生成而言,中国思想中这种源发性时间(原发时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限性、忧患意识的彰显.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18 09:33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