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7:02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1-29 03:25
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1-29 03:55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
这首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但它长于即景生情,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于平淡之中寓深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是描写小睡乍醒时诗人所见所感的情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而铺洒在床前,熠熠生辉,令人乍见以为是银霜凝地。
这里“月光”的乍见及心头的生“疑”,都大有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韵致,表明游子被思乡情绪所袭扰,已是辗转反侧,眠不能彻夜。“疑是”二字则将诗人少睡初醒而蓦然看见月光铺洒床前时瞬间的恍惚朦胧的感觉和神态,都给维妙维肖地状摹出来了。“疑”字还具有提领下文的作用—— 正因为生“疑”,才会引出了诗人举头、低头的一系列动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句,写诗人举头、低头之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明月在天,耀如白昼,面对“霜”天之月,诗人怀念故乡的思绪如潮翻飞。
这里,“故乡”意域宽阔,启人思索。诗人思念的可能是故乡间的巴山蜀水、“峨眉山月”、司马相如的琴台、孩提时击剑任侠的往事,也包括故乡的亲友?..
但诗人都没有具体点破,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静夜思》中,从取景、造境、到用语,都是那么清新、自然,真可谓“天然去雕饰”。因此,这首明白如话的小诗不但使人感到并不“单调”、“乏味”,而且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是“反朴归真”的佳品。
这首诗的高妙处还在于诗人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围绕“低头思故乡”这一中心来凝聚诗人纷飞的思绪,如潮的感情,从而使诗的浓情炙人。长期的漫游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恸不断地来袭扰诗人的心灵的。
但诗人摒弃了其他之一切,而是只截取生活中小睡乍醒后的一个富有包孕的片刻和一刹那的内心感受,以情观物,集中刻划,从而使诗的感情分外浓郁、感人,读后令人感到诗意深厚,回味无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949·《唐诗鉴赏大典》
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 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
“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戏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自己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
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
这首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但它长于即景生情,自然流出,宛如天籁,于平淡之中寓深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是描写小睡乍醒时诗人所见所感的情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而铺洒在床前,熠熠生辉,令人乍见以为是银霜凝地。
这里“月光”的乍见及心头的生“疑”,都大有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韵致,表明游子被思乡情绪所袭扰,已是辗转反侧,眠不能彻夜。“疑是”二字则将诗人少睡初醒而蓦然看见月光铺洒床前时瞬间的恍惚朦胧的感觉和神态,都给维妙维肖地状摹出来了。“疑”字还具有提领下文的作用—— 正因为生“疑”,才会引出了诗人举头、低头的一系列动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句,写诗人举头、低头之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明月在天,耀如白昼,面对“霜”天之月,诗人怀念故乡的思绪如潮翻飞。
这里,“故乡”意域宽阔,启人思索。诗人思念的可能是故乡间的巴山蜀水、“峨眉山月”、司马相如的琴台、孩提时击剑任侠的往事,也包括故乡的亲友?..
但诗人都没有具体点破,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静夜思》中,从取景、造境、到用语,都是那么清新、自然,真可谓“天然去雕饰”。因此,这首明白如话的小诗不但使人感到并不“单调”、“乏味”,而且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是“反朴归真”的佳品。
这首诗的高妙处还在于诗人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围绕“低头思故乡”这一中心来凝聚诗人纷飞的思绪,如潮的感情,从而使诗的浓情炙人。长期的漫游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恸不断地来袭扰诗人的心灵的。
但诗人摒弃了其他之一切,而是只截取生活中小睡乍醒后的一个富有包孕的片刻和一刹那的内心感受,以情观物,集中刻划,从而使诗的感情分外浓郁、感人,读后令人感到诗意深厚,回味无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949·《唐诗鉴赏大典》
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 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
“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戏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1-29 05:06
1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诗中前四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说:“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泰山。”诗以“望”入题,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前两句,开门见山,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归鸟入林。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9
赠卫八处士
五言古诗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作诗酬答挚友盛情款待的深厚情谊。全诗所写为人之常情,用语亦为家常话语,景物也是家常情境。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
10
佳人
五言古诗
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全诗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作者也以绝对佳人比喻自己。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
11
梦李白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夜间梦见李白仿佛就在月光底下,于是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白前途珍重,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
12
梦李白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杜甫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赏析】:
这首诗和前首诗都是思念李白之作。写多次梦李白的情形。诗人三夜多次梦见李白,可见挂念思虑之深。梦中李白向作者倾吐心事,与作者告别时的景况,梦醒后作者无限感概和不平,对李白作出了崇高的评价。与第一首侧重点不同的是侧重感叹李白的不得志,对李白的种种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
13
送别
五言古诗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
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前三句重复出现“君”,体现作者反复叮咛、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是一种不得志的心情写照,最后一句是写景写人,非常含蓄。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14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五言古诗
王维
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作者反复安慰考试落第的友人,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叙事、写景、抒情,感慨,勉励皆有之。写景清新,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全诗写得入情入理而又反复曲折,耐用人寻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道:“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
??
15
青溪
五言古诗
王维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赏析】:
这首诗描写山中秀丽的景色,信手写来,平淡自然,乐山乐水,意趣其中。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不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青溪水两岸的曲折、水声与山色的动静都映出了湖光山色的幽深秀美。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诗中前四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论说:“齐鲁青未了五字已尽泰山。”诗以“望”入题,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前两句,开门见山,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归鸟入林。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9
赠卫八处士
五言古诗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作诗酬答挚友盛情款待的深厚情谊。全诗所写为人之常情,用语亦为家常话语,景物也是家常情境。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
10
佳人
五言古诗
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全诗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作者也以绝对佳人比喻自己。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
11
梦李白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夜间梦见李白仿佛就在月光底下,于是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白前途珍重,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
12
梦李白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杜甫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赏析】:
这首诗和前首诗都是思念李白之作。写多次梦李白的情形。诗人三夜多次梦见李白,可见挂念思虑之深。梦中李白向作者倾吐心事,与作者告别时的景况,梦醒后作者无限感概和不平,对李白作出了崇高的评价。与第一首侧重点不同的是侧重感叹李白的不得志,对李白的种种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
13
送别
五言古诗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
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前三句重复出现“君”,体现作者反复叮咛、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是一种不得志的心情写照,最后一句是写景写人,非常含蓄。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14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五言古诗
王维
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作者反复安慰考试落第的友人,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叙事、写景、抒情,感慨,勉励皆有之。写景清新,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吟来令人振奋。全诗写得入情入理而又反复曲折,耐用人寻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道:“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
??
15
青溪
五言古诗
王维
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
【赏析】:
这首诗描写山中秀丽的景色,信手写来,平淡自然,乐山乐水,意趣其中。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不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青溪水两岸的曲折、水声与山色的动静都映出了湖光山色的幽深秀美。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